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舊址的意思、舊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舊址的解釋

[site(of a former organization building,etc.)] 舊時的地址;原址;從前某個組織(機構)或某個建築的地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舊址"是現代漢語常用複合詞,由"舊"和"址"兩個語素構成。從構詞法分析,"舊"作為形容詞性語素表"過去、曾經"的時态特征,"址"為名詞性語素指"地點、處所"的實體概念,二者構成偏正結構複合詞。

在語義層面,《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某個機構或建築原來的地址"(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該詞具有明确的時間指向性,強調空間載體在時間軸上的延續與變遷,常見于曆史文獻、考古報告及文化遺産保護領域。

該詞在句法功能上主要充當賓語或定語,如"考察古城舊址""博物館舊址保護方案"等結構。近義詞"故址""遺址"在語義側重上有所不同:"故址"多用于文學語境,"遺址"特指考古發現的曆史遺迹(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八百詞》)。

在語用層面,"舊址"常見于政府公文與學術著作,如國家文物局《不可移動文物認定标準》中規定"具有曆史價值的舊址應予以保護"(來源:國家文物局官網)。魯迅《朝花夕拾》中"三味書屋的舊址"的文學用例,則展現了該詞在書面語體中的修辭功能(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全集》)。

從詞源演變考察,《說文解字》載"址,基也",本義為建築基礎,後引申為地點概念。"舊"在甲骨文中象形為鳥栖巢穴,衍生出"過去"義項(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二者組合成詞最早見于明代地方志文獻,清代官修史書中使用頻率顯著提升。

網絡擴展解釋

“舊址”是一個漢語名詞,指某個機構、建築或事件曾經存在的具體地點,通常具有曆史延續性或空間遷移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舊址指舊時的地址或原址,特指曾經存在但現已遷走或消失的建築物、組織機構所在地。例如,和均提到,它可能因機構遷移或建築拆除而不再沿用原功能,但仍保留曆史記憶,如“侵華日軍指揮部舊址”()。

  2. 使用場景

    • 曆史描述:用于強調某一地點過去的功能或事件,如“柏露會議舊址”。
    • 空間遷移:當機構或建築搬遷後,原位置被稱為舊址,如引用的古籍中“增葺舊址”。
  3. 與“遺址”的區别

    • 時間與狀态:舊址側重“原功能延續性”,如機構遷址後原址稱舊址;而“遺址”指毀壞較久、僅存遺迹的場所(如圓明園遺址),屬于考古學概念。
    • 存在形式:舊址可能仍有部分建築留存,而遺址多為殘存物或深埋地下。
  4. 古籍與文學引用
    隋代江總《芳林園天淵池銘》中“摽置舊址”、《舊唐書》中“聊因舊址增葺”等,均體現其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5.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原址、故址
    • 反義詞:新址、現址

總結來看,“舊址”強調地點的曆史延續性,而“遺址”更偏向考古遺迹。如需進一步區分,可參考-9的對比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奧林匹克環白面生蚌醬報喜不報憂胞衣兵房長蟲觸目春王園徂魂搓球禱祀德度登霄鼎膳錠子金鬥室豆象紛敷分途孤禽寒漏弘緻荒涼胡雲海嗙僵偃進直九荒九天采訪使者看花蠟絹連策滿腔缗課珉珣拍手牽心挂腸青黛蛾情憀青霧七十二福地衢闾趨迎軟監掃塵山帽雲攝袂朔望月溯流追源訴述貪蛇忘尾讨差統手鼍風魚兔走鹘落威恩無幹賢正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