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 末 東園公 、 绮裡季 、 夏黃公 、 甪裡先生 ,避 秦 亂,隱 商山 ,年皆八十有馀,須眉皓白,時稱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應。後 高祖 欲廢太子, 呂後 用 留侯 計,迎四皓,輔太子,遂使 高祖 辍廢太子之議。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顧上有所不能緻者四人” 唐 顔師古 注:“四人,謂 園公 、 綺裡季 、 夏黃公 、 甪裡先生 ,所謂 商山 四皓也。”亦稱“ 商山四公 ”、“ 商山四翁 ”。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 高祖 雖能申威於 秦 項 ,而屈於 商山 四公。” 明 馮惟敏 《二犯傍妝台·世恩堂雨酌》曲:“ 竹溪 六逸, 商山 四翁,至今千載仰高風。”
商山四皓是秦末漢初四位著名隱士的合稱,其曆史背景和核心信息如下:
四人分别為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绮裡季吳實、甪裡先生周術。他們原是秦始皇時期的博士官,掌管通曉古今、辨明是非、典教禮儀等職責。
因避秦末戰亂隱居于商山(今陝西商洛境内),出山時均年過八十,須發皆白,故稱“四皓”。
後世以“商山四皓”代指德高望重的隱士,體現對道義的堅守與曆史責任感。
(完整典故可參考《史記·留侯世家》及相關曆史文獻)
《商山四皓》是指商山四位有名的仙人。"商山"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因為這裡環境清幽、景色秀美而被認為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四皓"是指在商山修道成仙的四位仙人,被尊稱為“皓老仙人”。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非凡的智慧和高深的道德修養。
根據《康熙字典》的編碼,商山四皓的部首是 "人",總筆畫數為12。
商山四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說和神話。關于他們的故事文獻并不多見,主要是通過後世的文人墨客傳頌流傳下來的。
商山四皓的繁體字依然保留為 "商山四皓"。
在古時候,商山四皓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具體寫法可能因不同的文獻而有所變化,但基本形式仍為"商山四皓"。
1. 這位老先生像商山四皓一樣,智慧過人,道德高尚。
2. 商山四皓的修為可見一斑,令人欽佩。
商山四皓并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指四位仙人的集合。
商山四皓的近義詞可以是 "商山仙人"。
商山四皓的反義詞可以是 "凡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