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箱箧。藏物用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巧娘》:“挑燈徧翻箱簏,得黑丸,授生,令即吞下。”《花月痕》第二回:“把箱簏書籍概托 萬庶常 收管。”
“箱簏”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箱”和“簏”兩個單字組成:
箱
指存放物品的方形或長方形容器,通常用木頭、皮革、金屬等材質制成,如“木箱”“行李箱”。
簏(讀音:lù)
原指用竹子、柳條等編織的圓形盛器,類似竹簍或小筐,也可指竹箱。例如《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竹高箧也”,即較高的竹制箱匣。
組合含義
“箱簏”連用可泛指箱、簍類容器,但具體語境中可能有不同側重:
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文或特定方言,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需更精準的解釋,建議提供具體出處或上下文(如古籍原文、地區用法等),以便進一步分析。
(注:由于未搜索到相關文獻例證,以上解釋基于單字釋義及構詞邏輯推斷。)
《箱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箱子或盒子。
《箱簏》的拆分部首是“⺧”(用于“箱”部首)和“⺮”(用于“簏”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21畫。
《箱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它通過多次改進和演變,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寫法。
《箱簏》的繁體字為「箱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隨着時間和地域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對于《箱簏》這個詞,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但其基本意思并未改變。
1. 他将禮物裝進了一個精美的小箱簏裡。
2. 這個箱簏是我爺爺的傳家寶。
1. 裝箱簏:用箱子裝載物品。
2. 木箱簏:以木材制成的箱子。
1. 箱子
2. 盒子
1. 敞開
2. 空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