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賢良方正的人。 漢 賈誼 《新書·連語》:“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賢正必遠,坐而須亡耳,又不可勝憂矣。” 清 唐甄 《潛書·賤奴》:“明示以便進之門,邪曲進,賢正沮矣。”
“賢正”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賢良方正的人,強調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賢(xián):
正(zhèng):
“賢正”常用于古代文獻和評價體系,強調對道德與行為的雙重标準。現代使用較少,但在文史研究中常作為對曆史人物品評的術語。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書》《潛書》等文獻原文。
賢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智慧正直、聰明正直的品質。
賢字由貝部和玄部組成,分别是貝字旁和玄字頭。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賢字最初來源于古代的象形字,最早的意義是光明、明亮的樣子。隨着時間的推移,賢字逐漸演變為智慧、聰明之意。
在繁體字中,賢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等資料推測,古時候的賢字寫法較為簡化,但具體的寫法無法确定。
1. 他一直以賢正的品質取悅于人。
2. 她給人的印象是賢正而又堅定。
3. 在衆人眼中,他是一個兼具智慧與正直的賢正之人。
賢正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
1. 賢明:智慧明亮,聰明正直。
2. 正直:道德誠實,言行端正。
3. 聰明:智力敏捷,反應靈敏。
與賢正近義的詞語有:
1. 大智:指極其聰明、聰慧。
2. 善良:指心地純正、為人好。
3. 正直:指為人坦誠、無欺瞞的品質。
與賢正反義的詞語有:
1. 愚蠢:指愚笨,不聰明。
2. 狡猾:指狡詐,不正直。
3. 邪惡:指心地邪惡,用心不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