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賢正的意思、賢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賢正的解釋

賢良方正的人。 漢 賈誼 《新書·連語》:“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賢正必遠,坐而須亡耳,又不可勝憂矣。” 清 唐甄 《潛書·賤奴》:“明示以便進之門,邪曲進,賢正沮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賢正是漢語複合詞,由“賢”與“正”二字構成,核心含義指品德高尚、行為正直。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闡釋:

一、字義溯源

  1. 本義為“有德行、有才能”。《說文解字》釋為“多才也”,引申為道德層面的卓越,如《周禮》中“以賢制爵”體現選賢标準。

  2. 本義指“不偏斜”,《說文解字》稱“是也,從止,一以止”,強調符合規範與道義,如《論語》“政者,正也”的倫理指向。

    二字結合後,“賢正”聚焦于德才兼備且堅守正道 的特質(據《漢語大詞典》)。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籍用例
    •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賢正之士”指敢于直谏的忠臣,凸顯其剛正品格。
    • 明代《醒世恒言》中“為人賢正”形容品行端方、處事公正者。
  2. 現代釋義

    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賢良方正”,多用于描述兼具才能與道德操守的個體(如清廉官員、德高望重的學者)。

三、同義辨析

與“賢明”(側重智慧)、“正直”(側重原則性)相比,“賢正”更強調德行與行為的統一性,常見于對人物品格的綜合評價(如“賢正之士”)。

附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及《說文解字》等權威辭書,古籍引證源自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賢正”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賢良方正的人,強調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2. 字義分解


3. 文獻出處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賢正”常用于古代文獻和評價體系,強調對道德與行為的雙重标準。現代使用較少,但在文史研究中常作為對曆史人物品評的術語。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書》《潛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把翫悲絃筚窦筆墨兵欄兵埶蔔數師長墉承侍垂亡黜周王魯刺骨貧镫裡藏身對檻兒紛葩扶危濟困嘏辭詭變歸了包堆畫虎畫皮難畫骨滑漏怳惑虺頹惛瞀惑意戒謹揭幕禁嚴極卒兩頭白面祿祿駡倨門聯瑉石劘滅哪咤炮竿賠贓遷惹青琅瓊田欺僞區區之見入犯颾颾翣毛善人能受盡言善于生知神襟神憎鬼厭實信順硃天主堂貼親帏薄不修委肉虎蹊武梁祠畫像笑不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