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憲銜的意思、憲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憲銜的解釋

唐 宋 以來官制中在正職外所加的禦史之類虛銜。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唐憲銜使頭使下》:“ 唐 世節度、觀察等使辟置官屬,許理年轉入臺官,至侍禦史止。其禦史中丞須有軍功乃得轉入。已上皆名憲銜。”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三:“ 唐 建中 赦,許帶憲銜。遇赦加恩,踵為故事。”《宋史·職官志四》:“﹝禦史大夫﹞ 宋 初不除正員,止為加官。檢校官帶憲銜,有至檢校禦史大夫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憲銜”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指唐宋時期官員在正職之外附加的虛銜,尤其與禦史台相關的名譽職位。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憲銜”由“憲”(指監察法規)和“銜”(官職頭銜)組成,字面意為與監察相關的官職。其核心含義為正職外的名譽性加銜,例如節度使、觀察使等官員常被授予禦史中丞、禦史大夫等虛職,以示地位提升或功績認可。

2.曆史背景與用途

3.特點與性質

4.演變與消亡

隨着官制改革,元明後此類虛銜逐漸簡化,憲銜不再沿用,成為曆史概念。


憲銜是唐宋時期特有的官制現象,主要用于官員的榮譽加銜,與現代“職位”“頭銜”含義不同,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雲麓漫鈔》《演繁露續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憲銜》

《憲銜》是一個詞彙,指代憲法規定的封銜或稱謂。封銜主要是指授予官員的封號稱謂,以示身份和地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憲銜》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宀”和“示”。其中,“宀”是“寶蓋頭”部首,表示與房屋或室内有關;“示”是“示字頭”部首,表示與表露、顯示有關。總共有13畫。

來源和繁體

《憲銜》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曆史文化,最早使用在封建社會中,它是作為皇帝對朝廷重臣的封號來表示尊貴和威嚴的。

在繁體字中,《憲銜》可以被簡化為《憲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對于《憲銜》,在古代常采用豎排的方式書寫,由上至下依次寫“示”和“宀”,和我們現在的橫排方式書寫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因為出色的表現而獲得了國家的《憲銜》。

2. 這一職位的《憲銜》高于其他的官員。

組詞

憲法、銜接、憲章、憲政、憲約

近義詞

封號、封爵、尊銜、尊號

反義詞

平民、平衡、平庸、平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