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高的車篷。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二:“京兆 韋安道 早出,至 慈惠裡 ,有兵仗如帝者之衛,有飛傘玲瓏,下如玉女之飾。”
飛傘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釋義:
降落傘的别稱
指利用空氣阻力使人或物體從空中緩慢下降的傘狀器具。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跳傘運動或空投物資時的裝備,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傘面兜風産生阻力實現緩降。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382頁。
蒲公英種子的雅稱
古漢語中借其隨風飄散的特性,将蒲公英的白色冠毛種子稱為"飛傘",常見于文學作品。如宋代詩人楊萬裡《宿新市徐公店》中"飛傘隨風各自飛"即描述蒲公英種子飄飛之景。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卷第137頁。
柳絮的文學意象
在古典詩詞中,"飛傘"偶作柳絮的隱喻,形容春日柳絮紛飛如傘舞空中的畫面,如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浣溪沙》"飛傘蒙蒙撲繡簾"。
來源:《古漢語修辭例話》(中華書局,2010年)第89頁。
道教文化中的法器象征
道教文獻《雲笈七籤》提及仙人"乘飛傘駕雲霓",此處"飛傘"被賦予超凡載具的意象,體現宗教文化中對飛行法器的想象。
來源:《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第215頁。
“飛傘”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指高高的車篷,常見于宋代文學作品。如《異聞總錄》卷二記載:“有飛傘玲瓏,下如玉女之飾”,描述車篷裝飾精美。
二、現代延伸釋義 作為輕型飛行器具的代稱,分為: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特定領域或文學化表達。相關成語如“火傘高張”(形容烈日)雖含“傘”字,但語義無直接關聯。
迸砌便民便榭逼惱波段開關撥爐陳德遲重傳行村傭大惡導洩鈍弊度恕法供礬頭法商更直跟梢弓繳乖梗鹳鵞軍合成橡膠橫倒豎卧橫羅十字監人竭盡心力金苔赍志以沒開裆褲窺矙喇叭六翮柳條馬廠麻蕡盟質迷斷明絢沐椁磅礴批辦青頭雞秋高曲學多辨熱地上蝼蟻十六字心傳受恩天婦羅天青鐵卧單庭炬同光體投入韋杜違強陵弱鄉夫閑吏孝孫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