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意思、卑鄙的詳細解釋
卑鄙的解釋
(1) [low]∶低微而鄙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蘆之中。——諸葛亮《出師表》
(2) [base;mean;contemptible]∶人格低下,舉止不端,品性惡劣
賈某總辦河工,浮開報銷,濫得保舉。到京之後,又複花天酒地,并串通市儈 黃某,到處鑽營,卑鄙無恥。——《官場現形記》
詳細解釋
(1).低微鄙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北史·于翼傳》:“ 明帝 雅愛文史,立麟趾學,在朝有藝業者,不限貴賤,皆聽預焉。乃至 蕭撝 王褒 等與卑鄙之徒同為學士。”
(2).低下粗俗。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詞中如 劉改之 輩,詞本卑鄙,雖負一時重名,然觀其詞,即可知其人之不足取。”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鸾仙》:“是後開鸞必至,所言皆卑鄙瑣陋,呶呶不休,皆厭惡之。” 魯迅 《三閑集·無聲的中國》:“他們說白話文卑鄙,沒有價值;他們說年青人作品幼雅,贻笑大方。”
(3).(品質、言行)低級、惡劣。 清 沉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餘自 績溪 之遊,見熱鬧場中卑鄙之狀不堪入目,因易儒為賈。” 清 張杓 《上楊侯陳善後事宜書》:“貨有定額,不容增減;價則現給,無事拖延。姦商復何所圖而甘為卑鄙耶!”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假若詩歌是狡猾卑鄙的結晶, 藍東陽 便真可以算作一個大詩人了。” 聶绀弩 《我對小品文的意見》:“ 林先生 已經不是諷刺,簡直就肯定雜文的流行是由于作者堕落、卑鄙、偷懶、投機。”
(4).指卑鄙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是以六藝備則卑鄙化為君子,衆譽集則孤陋邈乎貴遊。” 唐 韓愈 《送許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詞語分解
- 卑的解釋 卑 ē 低下,低劣:卑鄙。卑下。卑劣。卑微。卑怯。卑恭。地勢卑濕。卑以自牧(保持謙虛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養)。 古同“俾”,使。 亢尊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鄙的解釋 鄙 ǐ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淺近)。 輕蔑,看不起:鄙視。
網絡擴展解釋
“卑鄙”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分析:
一、基本釋義
- 現代常用義(貶義):指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常用于批判品行低劣的人或事。例如“卑鄙的行徑”“卑鄙無恥”。
- 古代原義:由“卑”和“鄙”兩個詞素構成:
- 卑:指地位低下,如奴仆或平民;
- 鄙:指見識短淺、粗俗,原指遠離都市的邊遠地區居民特性。
古代合用為自謙詞,如諸葛亮《出師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意為“地位卑微、見識淺陋”。
二、古今詞義演變
- 古代用法:中性詞,表謙遜。如《出師表》的“卑鄙”無貶義,僅描述身份和見識。
- 現代用法:完全轉為貶義,強調道德敗壞。例如“串通鑽營,卑鄙無恥”(《官場現形記》)。
三、典型用法與例句
- 古代語境:“卑”與“鄙”獨立表意,如“卑以自牧”(保持謙遜)、“邊鄙”(偏遠地區)。
- 現代語境:
- 批判行為:“用卑鄙手段獲勝”();
- 形容品性:“卑鄙小人”“無恥之徒”()。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卑劣、龌龊、下作();
- 反義詞:高尚、崇高、正直()。
五、注意事項
- 古今差異:閱讀古文時需注意“卑鄙”無貶義,避免誤解(如《出師表》);
- 現代使用場景:多用于譴責欺騙、損人利己等行為,如“商業競争中的卑鄙手段”。
如需進一步探究詞源或例句,可參考《說文解字》對“卑”“鄙”的分解(),或現代詞典中的用法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卑鄙》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卑鄙(bēi bǐ)是一個中文詞彙,形容一個人的品質或行為極其惡劣、卑劣。它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或目的而不擇手段,使用各種不道德或可恥的手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卑鄙》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卑”是由部首“卩”和筆畫“8”組成;“鄙”是由部首“邑”和筆畫“10”組成。
來源和繁體:
《卑鄙》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如《詩經》等。在繁體中文中,詞的形狀稍有不同,為“卑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詞的寫法有所不同。如“卑”可以寫成“卑伎”、“卑庸”等,而“鄙”可以寫成“鄙視”、“鄙陋”等。
例句:
1. 他用卑鄙手段騙取了那個老人的全部積蓄。
2. 她的卑鄙行為讓大家感到震驚和憤慨。
3. 受害者對他的卑鄙行徑感到十分惱火和無奈。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組詞:卑劣、卑微、卑劣無恥、卑鄙無恥、卑怯等。
近義詞:下流、惡劣、可恥、卑劣等。
反義詞:高尚、正直、光明、崇高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