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袍套的意思、袍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袍套的解釋

補服的别稱。亦名外褂、外套。 徐珂 《清稗類鈔·服飾·巴圖魯坎肩》:“京師盛行巴圖魯坎肩兒,各部司員見堂官往往服之,上加纓帽,南方呼為一字襟馬甲,例須用皮者,襯於袍套之中。” 黃遠庸 《曆曆傷心錄》:“我們在 蒙古 不覺得,若到 北京 戴起頂子花翎,穿起補服袍套,自己也覺得不好過。” 周錫保 《中國古代服飾史》第十四章第二節:“至于袍套,即外褂的形式,在 清 初尚長,至 順治 之末減短才及于膝,後又長至沒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袍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清代服飾名稱(主要含義)

  1. 基本定義
    袍套是清代官員服飾中的補服别稱,又稱外褂、外套,屬于禮服體系中的外層服飾。

  2. 結構與功能
    通常穿在長袍之外,材質多為皮質或綢緞,用于正式場合。例如《清稗類鈔》記載,官員在面見上級時會将巴圖魯坎肩(一種馬甲)襯于袍套内,并搭配纓帽。

  3. 文化意義
    象征官員身份與等級,清末文人黃遠庸曾描述穿戴袍套時的複雜心态,反映其社會象征性。


二、成語含義(較少見)

個别資料(如)提到“袍套”出自《西遊記》,形容人際關系密切、互相包庇。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或主流詞典,可能與方言或特定文本的引申義相關,需謹慎使用。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服飾細節,可參考《清稗類鈔》《曆曆傷心錄》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袍套的意思

袍套是一個中文詞語,指的是穿在外面的衣袍和衣服的套子。使用袍套可以使衣袍更加整齊美觀,也可以起到保護衣物的作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袍套的拆分部首是衣(衤)和大(大),部首衣表示與衣服有關,部首大表示與大小有關。袍套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袍套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明确描述了它的用途和形狀。袍套在古代被廣泛使用,是一種服飾配件。

繁體

袍套的繁體字為「袍套」,字形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據研究,袍套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差異。在古代,袍套的字形為「衵套」,其中的「衵」是指内袍,「套」是指外套,兩者組合形成「袍套」。

例句

1. 他穿着一件華麗的袍套,看起來非常莊重。

2. 這條袍套的顔色很搭配,讓人眼前一亮。

3. 請記得将袍套取下後再清洗衣袍,以免損壞。

組詞

袍袖、道袍、禮袍、衣袍、袍子

近義詞

袍子、衣袍

反義詞

内衣、内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