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ubbornly resist] 頑固抵抗
負隅頑抗
頑強抗拒;拼死抗拒。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完糧獎勵》:“開徵比卯,其頑抗自若也。”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八章:“在敵人主要的工事集中地區,遇到三個火力點的頑抗。部隊不得不在炮彈坑裡隱伏下來。”
“頑抗”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wán kàng,其核心含義為頑固抵抗、拼死抗拒,通常用于描述在壓力或對抗中堅持不屈服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頑抗”強調抵抗的頑固性和堅決性,多用于對抗性場景,需根據語境判斷褒貶。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福惠全書》《東方》等文獻。
頑抗(wán kàng)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包括"頑"和"抗"。
"頑"由"頁"(radical: 頁,總筆畫: 12)和"元"(phonetic: 元,總筆畫: 4)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6。
"抗"由"扌"(radical: 手,總筆畫: 4)和"亢"(phonetic: 亢,總筆畫: 7)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1。
頑抗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它的含義是指頑固地反抗、抵抗、拒絕屈服或妥協。
頑抗在繁體中常被寫成"頑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頑"的寫法與現代相似,而"抗"的寫法有所不同。
1. 他對改變态度頑抗不已。
2. 孩子們無視家長的規定,頑抗到底。
1. 頑固:形容态度或行為固執、不易改變。
2. 頑疾:指頑固不愈的疾病。
1. 抵抗:與頑抗意思相近,都表示反抗、拒絕。
2. 反抗:指對權威、壓迫等的反抗和反擊。
1. 順服:與頑抗相反,表示服從、順從。
2. 屈服:指在面對強大壓力時妥協、服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