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行的意思、過行的詳細解釋
過行的解釋
錯誤的行為。《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處情;過行弗率,以求處厚。” 鄭玄 注:“率,循也。行過不復循行,猶不二過。”《三國志·魏志·王昶傳》:“古者盤杅有銘,幾杖有戒,俯仰察焉,用無過行。” 宋 張耒 《讀守道詩》詩:“俗儒毀譽無所出,乃取過行為譏評。”
詞語分解
- 過的解釋 過 (過) ò 從這兒到那兒,從此時到彼時:過江。過賬。過程。過渡。過從(交往)。經過。 經過某種處理方法:過秤。過磅。過目。 超出:過于。過度(?)。過甚。過獎(謙辭)。過量(刵 )。過剩。過猶不及
- 行的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裡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迩。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箧。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網絡擴展解釋
“過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 錯誤的行為:這是“過行”最權威且常見的解釋,源自古代文獻。例如《禮記·表記》中提到“過行弗率”,鄭玄注“行過不復循行,猶不二過”,強調對錯誤行為的改正。後世如《三國志》等典籍也沿用此意。
2.詞源與用法
- 古代典籍中的使用:多用于強調對過失的反思與修正,如“俯仰察焉,用無過行”(《三國志·魏志·王昶傳》),體現儒家思想中克己複禮的觀念。
- 現代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偶見于文學或學術讨論,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過行”(例句)。
3.其他可能的解釋
-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過行”可表示“在某個領域有經驗、能勝任”,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
4.發音與結構
- 拼音:guò xíng,由“過”(過失)和“行”(行為)組合而成,符合其核心語義。
若需引用“過行”,建議優先采用“錯誤的行為”這一傳統釋義,并注意結合古典文獻的上下文理解。其他解釋需謹慎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過行》的意思
《過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一個人或一群人走過、經過某個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過行》的部首是辵(走之義),由6個筆畫組成。
來源
《過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康熙字典》中。
繁體
《過行》的繁體字為「過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過行」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們來自各個城市,一起「過行」到這裡參加會議。
2. 請問這條街上有沒有「過行」的公交車?
組詞
1. 過街(意指通過馬路或街道)
2. 過橋(意指通過橋梁)
3. 經過(意指通過某處,與「過行」意思相近)
近義詞
經過、通過
反義詞
停留、駐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