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觀的意思、兩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觀的解釋

(1).宮門前兩邊的望樓。《左傳·定公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漢書·董仲舒傳》:“及至 周 室,設兩觀,乘大路,朱幹玉戚,八佾陳於庭,而頌聲興。” 晉 崔豹 《古今注·都邑》:“闕,觀也。古每門樹兩觀於前,所以标表宮門也。其上可居,登之則可遠觀,故謂之觀。” 唐 儲光羲 《贻劉高士别》詩:“壯哉麗百常,美矣崇兩觀。”

(2).特指 春秋 魯 阙, 孔子 誅 少正卯 之處。《孔子家語·始誅》:“於是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 少正卯 ,戮之于兩觀之下。”《舊唐書·李義府傳》:“ 仲尼 為 魯 司寇七日,誅 少正卯 於兩觀之下; 義方 任禦史旬有六日,不能去姦邪於雙闕之前,實以為愧。”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六:“兩觀餘坡陀,萬世示頑獷。”

(3).借指行刑 * 之所。 宋 李綱 《上淵聖皇帝實封言事奏狀》:“罪實比於四兇,誅宜行於兩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兩觀”一詞的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分層次理解:

一、古代原義

  1. 宮門望樓:指古代宮殿門前兩側的瞭望建築,用于标表宮門和登高遠望,見于《左傳》《漢書》等文獻。
  2. 魯阙行刑處:特指春秋時期魯國的阙門,與孔子誅殺少正卯的曆史事件相關,如《孔子家語》記載“戮之于兩觀之下”。
  3. 刑場代稱:引申為行刑場所的象征,如宋代李綱奏折中“誅宜行於兩觀”。

二、現代比喻義 現代語境中,“兩觀”可比喻對同一事物的兩種不同觀點或态度,常用于描述社會、文化等領域的觀念分歧。

注:佛教術語“二觀”(事觀與理觀)與“兩觀”無直接關聯,需注意區分。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考據和現代語義,建議參考權威辭書或曆史文獻進一步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兩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兩觀》是指人們對事物和問題的不同觀點、态度或看法。它源于漢語中的一個成語,常用來描述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以及對世界的理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兩觀》由“兩”和“觀”兩個字組成。其中,“兩”的部首為“丨”,總共有2畫; “觀”的部首為“見”,總共有7畫。

來源

《兩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兩相因循,兩觀易位。”這句話意指兩人互相依附、循規蹈矩,兩個人的觀點、立場發生了變化。

繁體

《兩觀》的繁體字為「兩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兩觀》在古代寫作「兩觀」。在隸書、篆書等古代字體中,字形可能會有所差異。

例句

1. 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兩觀》,以更好地理解世界。 2. 他們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兩觀》差異,導緻他們無法達成共識。

組詞

1. 豐富多彩的觀點 2. 不同觀念之間的沖突 3. 擺正自己的觀點 4. 升華自己的思想觀點

近義詞

1. 不同立場 2. 不同看法 3. 不同态度 4. 不同觀點

反義詞

1. 一緻觀點 2. 統一立場 3. 單一看法 4. 單一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