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抄掠搶劫。《新唐書·外戚傳·武懿宗》:“賊雖衆,無輜載,以鈔剽為命。”
"鈔剽"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強取、掠奪或抄襲他人成果。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并附學術來源:
強取掠奪
指以武力或暴力手段搶奪他人財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第1301頁“鈔”字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例:《史記·匈奴列傳》:“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鈔剽吏民。”
(鍊接:中華書局“中華經典古籍庫”《史記》原文: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
抄襲剽竊
引申指竊取他人文字、學術成果為己用。
來源:《辭源》(第三版)第4冊,第2892頁“剽”字條,商務印書館。
例:宋代王禹偁《小畜集》:“效古人之文法,非鈔剽經籍則不能成文。”
鈔(鈔)
《說文解字注》:“鈔,叉取也。”本義為“奪取”,後衍生“謄寫”義(如“抄寫”)。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第184頁。
剽
《說文》:“剽,砭刺也。”本義為“攻擊”,後引申為“劫掠”“竊取”。
來源:同上,《說文解字》第157頁。
《漢書·匈奴傳》
“匈奴數鈔剽邊郡,殺略吏民。”
(鍊接: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漢書》原文:https://ctext.org/han-shu)
唐代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
“世人著述,不能精專,苟以鈔剽為功。”
(來源:《柳宗元集》中華書局點校本,卷34)
現代漢語中,“鈔剽”已罕用,其義由“抄襲”“剽竊”等詞替代,但古文獻中仍保留原意。需注意與“抄錄”(中性)的區分:“鈔剽”始終含貶義,強調非法或非道德占有。
學術參考:
王力《古漢語字典》第201頁“鈔”字釋義,中華書局。
“鈔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鈔剽(chāo piāo) 意為“抄掠搶劫”,指通過暴力手段搶奪財物或資源的行為。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如《新唐書·外戚傳·武懿宗》記載:“賊雖衆,無辎載,以鈔剽為命”,描述敵軍因缺乏物資而依賴劫掠生存的情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漢典》)。
白鵊鳥悲懇标營博落不老衣不鑿暢飲朝弁除數刺虎持鹬此一時彼一時村店彈章督看惡變風流緼藉貫鮮圭首國際象棋過適毂下呵脬捧卵荒浪簡鑒金朱寬裕癞蛤蟆想吃天鵝肉賫旨讕詞龍舉雲興麻灰色賣酒提瓶蟒繡民學蹑蹤甯壹情理榷貨務搉易取诨敺攘閃紅生光生坯誓證樹欲靜而風不甯死巷泗沂私鑄錢嵩牛隨近逐便燧象貪囊町崖統制啍喥微明骛望宵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