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rol] 轄制,統領管制
經濟統制
(1).統領制約。 唐 李德裕 《授張仲武招撫回鹘使制》:“崇以夏官之秩,委其統制之權,當竭一心,敬茲休命。”《舊唐書·韓滉傳》:“議者以 滉 統制一方,頗著勤績,自幼立名貞亷,晚途政甚苛慘。” 宋 蘇轍 《西南夷論》:“古者九夷八蠻無大君長,紛紛籍籍不相統制。”
(2).官名。 北宋 于出師作戰時選拔一人為都統制,總轄諸将。至 南宋 建炎 初設置禦營司都統制,始為職官名。又有統制、同統制、副統制等。見《宋史·職官志七》。 元明 不置此職。 清 末統轄一鎮的軍事長官也稱統制。《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先是 錡 遣前司策應右軍統制 王剛 等間以兵數百渡 淮 , 金 人退卻,官軍小勝。”
(3).集中控制。 ********* 《萍蹤憶語》四:“他們的觸角且深入到零售商業的舊機構裡去,也一古腦兒包括在他們的統制之下。” 續範亭 《亂彈琴》詩之二:“我要說什麼,抗戰與統一。統一非統制,抗戰要團結。”
“統制”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指統一控制、集中管理,強調在特定範圍内通過統一指揮或規範實現目标。例如“經濟統制”指政府對經濟活動進行統一管控。該詞常見于政策、軍事、經濟等領域的描述,如“統制物資”“統制政策”。
曆史官職
作為中國古代官職名稱,最早出現于北宋時期:
近義詞與使用場景
與“控制”“管制”“約束”等詞義相近,但更強調系統性集中管理。例如:“防疫期間,政府統制醫療資源分配”即體現統籌調配的強制性。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如宋代統制官的職能),可參考《宋史·職官志》等文獻來源。
《統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權威或法律進行統一管理、控制的行為或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纟(納繩結綱紀的纟)加上正(正直、正當的正),共13個筆畫。
來源:
《統制》的來源是由“纟”和“正”兩個字合并而成的。纟表示網,網能将衆多的事物聯繫、統一起來;正表示準則、法度。綜合起來,就是通過一定的準則将衆多的事物聯繫、統一的意思。
繁體:
繁體字“統制”與簡體字《統制》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統制》這個詞早在古代就已經出現了。古人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意義和形式與現代相似。
例句:
1. 這個國家采用嚴格的統制制度,确保了社會的穩定運行。
2. 在企業中,大家都遵守統制的規定,以便更好地協同工作。
組詞:
統制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統治、統帥、統一、統戰、調制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控制、管理、指揮、治理等。
反義詞:
反義詞有放任、放縱、自由、解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