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抄掠抢劫。《新唐书·外戚传·武懿宗》:“贼虽众,无輜载,以钞剽为命。”
"钞剽"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强取、掠夺或抄袭他人成果。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并附学术来源:
强取掠夺
指以武力或暴力手段抢夺他人财物。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1卷,第1301页“钞”字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例:《史记·匈奴列传》:“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钞剽吏民。”
(链接: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古籍库”《史记》原文: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
抄袭剽窃
引申指窃取他人文字、学术成果为己用。
来源:《辞源》(第三版)第4册,第2892页“剽”字条,商务印书馆。
例:宋代王禹偁《小畜集》:“效古人之文法,非钞剽经籍则不能成文。”
钞(鈔)
《说文解字注》:“钞,叉取也。”本义为“夺取”,后衍生“誊写”义(如“抄写”)。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84页。
剽
《说文》:“剽,砭刺也。”本义为“攻击”,后引申为“劫掠”“窃取”。
来源:同上,《说文解字》第157页。
《汉书·匈奴传》
“匈奴数钞剽边郡,杀略吏民。”
(链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汉书》原文:https://ctext.org/han-shu)
唐代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世人著述,不能精专,苟以钞剽为功。”
(来源:《柳宗元集》中华书局点校本,卷34)
现代汉语中,“钞剽”已罕用,其义由“抄袭”“剽窃”等词替代,但古文献中仍保留原意。需注意与“抄录”(中性)的区分:“钞剽”始终含贬义,强调非法或非道德占有。
学术参考:
王力《古汉语字典》第201页“钞”字释义,中华书局。
“钞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钞剽(chāo piāo) 意为“抄掠抢劫”,指通过暴力手段抢夺财物或资源的行为。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如《新唐书·外戚传·武懿宗》记载:“贼虽众,无辎载,以钞剽为命”,描述敌军因缺乏物资而依赖劫掠生存的情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如《汉典》)。
哀诏黯淡拜岁贝多罗变主避回镈器草率将事测景柴颍趁节炽腾窗楞蹙金答非所问担干系點石顶银恶徒凤肺诃谏谼谷红签黄绅棘丞解究惊神泣鬼金沙罗进索霁色攫掇厥逆橛子据乱坑填来讯卖解冒犯闽关谋智母妹牛继马后旁瞩盘量平宫铺陈凄单栖寄情网禳星容纵韶晖圣略守边四季肆业堂除特典忑忑忐忐纤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