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目遠眺。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顔延之<侍宴>》:“騖望分寰隧,曬曠盡都甸。”
“骛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骛望”指縱目遠眺,即向遠處眺望的動作。該詞由“骛”和“望”組成,其中“骛”本義為奔馳、疾馳(如“馳骛”),引申為目光的快速延展;“望”即遠看,二者結合強調視線向遠方延伸的動态感。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江淹的《雜體詩·效顔延之<侍宴>》:“骛望分寰隧,曬曠盡都甸。” 詩句描繪了極目遠望、視野遍及都城與郊野的景象,體現開闊的空間感。
結構與用法
擴展說明
“骛”在古漢語中可通“務”,如“好高骛遠”中的“骛”即“追求”義,但“骛望”中的“骛”仍保留“奔馳”的意象,形容目光如奔馳般投向遠方。
“骛望”是一個兼具動作與意境的詞彙,適合表達開闊深遠的視覺場景,其古典韻味使其多用于文學創作或賞析中。
骛望(wù wàng)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追求遠大的目标或追求卓越的成就。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馬”字旁,右邊是“兀”字旁,共有10畫。這個詞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一個說法是出自《荀子·儒效》:“騎者逐骛,骛者望之。”意指駕馭駿馬奮勇追逐的人,引申為追求卓越的人。
在繁體字中,骛望的寫法相同,仍然是由兩個部首組成。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骛望的寫法有所不同。其古字形形狀更為簡化,馬和兀的構造也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并無差異。
以下是幾個例句:
1. 他是一個骛望的年輕人,時刻追求着更好的成就。
2. 面對困難,我們要有骛望的精神,勇往直前。
3. 這個項目需要一群有骛望的人一起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骛望的近義詞包括:追求、追逐、追尋、追趕。
骛望的反義詞包括:安于現狀、滿足、平庸、停滞。
一些組詞有:骛望遠方、骛望卓越、骛望成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