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真的意思、的真的詳細解釋
的真的解釋
[true to life] 的确;确實;逼真
經細心化妝,她便成了一個的真的風塵女子
詳細解釋
确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我前月在 杭州 收了一尊柴窰的 彌勒佛 ,隻化得四弔錢,的真是古貨。”
詞語分解
- 的的解釋 的 í 真實,實在:的确。的當(刵 )。的情。的真。的證。 的 ì 箭靶的中心:中(恘 )的。有的放矢。衆矢之的。目的(要達到的目标、境地)。 的 用在詞或詞組後表明形容詞性:美麗的。 代替所指的
- 真的解釋 真 ē 與客觀事實相符合,與“假”、“僞”相對:真誠。真谛。真摯。真心。逼真。認真。真才實學。真知灼見。 确實,的确:真好。真正。真切。 清楚,顯明:看得真。咬字很真。 本性,本原:純真。天真。 人的
專業解析
一、"的"的詳細釋義
1. 助詞用法
- 定語的标志:用于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表示所屬、性質或狀态(例:我的書、紅色的花)。
- 構成"的"字短語:代替名詞(例:這本書是我的)。
- 強調動作的施事/時間(例:昨天來的客人)。
- 用于陳述句末尾:表示肯定或強調(例:他會來的)。
2. 名詞用法(古漢語)
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第287頁。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ISBN 978-7-100-03499-1,第298頁。
二、"真"的詳細釋義
1. 形容詞
- 與客觀事實相符(例:真相、真實)。
- 明确而清晰(例:真切)。
- 未經人為改動(例:真迹)。
2. 副詞
3. 名詞
- 本性、本源(例:返璞歸真)。
- 楷書别稱(例:真草隸篆)。
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662頁。
- 《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ISBN 978-7-107-28960-1,第1020頁。
三、兩字對比與關聯
字項 |
詞性 |
核心意義 |
典型用例 |
的 |
助詞(主要) |
語法标記(所屬/修飾) |
我的理想 |
真 |
形容詞(主要) |
客觀性、純粹性 |
真實情感 |
關聯性:
- "的"側重語法功能,體現語言結構的邏輯關系;
- "真"側重語義表達,強調與事實的一緻性。
結構圖示
"的" ──┬─ 助詞:定語标記(的+名詞)
├─ 助詞:構成名詞性短語(的+Ø)
└─ 名詞:箭靶(古義)
"真" ──┬─ 形容詞:真實、純粹
├─ 副詞:确實
└─ 名詞:本性、楷書
以上内容綜合權威工具書釋義,引用來源可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官網(www.nlc.cn)或出版社官網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的真”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與發音
讀音為dí zhēn,表示“的确、确實、逼真”。該詞常用于強調事物的真實性或準确性,例如:“這幅畫的細節處理得極為的真。”
-
文學與經典用例
在清代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作者吳趼人曾用此詞描述物品的真實性:“我前月在杭州收了一尊柴窰的彌勒佛……的真是古貨。” 此處的“的真”強調對事實的确認。
-
相關詞語擴展
- “真”單獨使用時,包含“與客觀事實相符”“本性”“肖像”等豐富含義(如“真誠”“純真”“寫真”)。
- 英文中可對應“genuine”“true to life”等詞,強調真實性與自然感。
-
使用場景與辨析
- 書面語:多見于文學作品或強調嚴謹性的描述,如“考證結果的真僞需經得的真驗證”。
- 網絡用語:部分非權威資料提到“的真”被用作調侃(如“這孩子穿得不倫不類,的真搞笑”),此類用法需結合語境謹慎參考。
注意:現代漢語中“的真”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以單字“真”或“确實”“逼真”等詞替代。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選擇通用表達,若需引用古籍或特定修辭,可參考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傲态班春标占碧銅必要勞動賜胙嗒嗒疊進定時跑二因素說菲陋濆旋寡陋桄桔海賈秏滑遑遑見駕嘉願金絲雀恪勤狂儁誇诩逵舍酷吏列采理功林場鑪竈麻雀麼那門世廟祠靡靡之聲木構南樂蔫頭耷腦汽閥窮形極相賽麥三君三水部騷人山阜審冊獅子燈獅子舞説啕寺舍碎玉蘇張天工隤祥退一步盌注無名錢鄉年象衣纖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