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方高興;雙方相悅。《莊子·人間世》:“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 王先謙 集解:“宜雲兩國君之喜怒。” 宋 蘇轍 《論禦試策題劄子》之二:“臣聞兩喜必有溢美之言,兩怒必有溢惡之言,喜怒不忘於心,而以議天下之政,必有過甚而不平者。”
"兩喜"的漢語詞義解析
"兩喜"屬古漢語複合詞,最早見于《莊子·人間世》:"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其核心語義指向雙向情感狀态引發的語言特征。該詞在曆代訓诂體系中的釋義具有三個維度:
一、詞義溯源
《莊子集釋》釋為"雙方皆懷悅豫之情"(中華書局,2018),強調互動主體共同的情感狀态。清代王先謙《莊子集解》注:"兩謂人我,喜謂好惡"(商務印書館,2012),揭示該詞包含主客體雙向維度。
二、語義結構
三、語用特征
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19)中,"兩喜"被歸入"關系範疇詞",其語用功能包括:
四、典源例證
除《莊子》原典外,宋代林希逸《南華真經口義》闡釋:"兩喜者,彼此相悅而忘形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此解被收入《十三經注疏》曆代注釋系統,形成穩定的釋義傳統。現代語義學研究指出,該詞在當代可引申指"雙向積極互動中的非理性因素"(《漢語曆史語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兩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雙方高興或雙方相悅,常見于古典文獻及詩詞中。以下從不同角度解析該詞:
基本釋義
指雙方共同處于喜悅狀态,多用于描述人際交往或情感互動中的和諧。例如《莊子·人間世》提到“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強調雙方愉悅時易有過譽之辭。
古典文獻與詩詞應用
現代用法辨析
需注意與“雙喜”(寫作“囍”)區分,後者特指同時發生的兩件喜事(如婚慶),而“兩喜”更強調雙方情感共鳴。此外,方言中“二喜”有貶義(如湖北方言指愚蠢),與“兩喜”無關聯。
“兩喜”是描述雙方情感和諧的古漢語詞彙,多見于典籍與文學,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歧義。
哀闵白鹭簔草土臣場地馳影踹踐處安思危傳送帶黜昏催奶粗缞斬代翟底邊鬥蟲鈍鈎度索君防扞發徵父蔭鲠塞龜卦瑰器翰詞後彥簡疏交年靜寂金燕祲兆駿敏柯亭竹刻盩孔竅快惬逵路連業靈奧闾市怒忿千百千裡送鵝毛鉛澤七端八正齊交丘傳栖音人工島日征月邁如醉如癡煞不如上帝深語時語時澤樹冠土堡外事吻别五徧行習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