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饬審的意思、饬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饬審的解釋

嚴加審訊。 清 林則徐 《密拏漢奸劄稿》:“其獲到之犯,隨即訊取供情,一俟本部堂到省,即日解送行轅以憑飭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饬審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饬”和“審”二字構成,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古義及典籍用例分析。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饬(chì)

    • 本義:整頓、整治。《說文解字》釋為“緻堅也”,引申為嚴謹、命令。

      例:《周禮·天官·大宰》“饬化八材”,鄭玄注:“饬,謂整攝之。”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 引申義:告誡、指令。如“饬令”“申饬”。
  2. 審(shěn)

    • 本義:詳究、細察。《說文解字》:“悉也,知審谛也。”

      例:《禮記·中庸》“審問之”,朱熹注:“審,詳辨也。”

      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 引申義:審判、核查。如“審訊”“審計”。

二、複合詞“饬審”釋義

饬審指通過指令要求進行詳細核查或審判,強調上級對下級的督查行為,多用于古代公文或司法語境。

典籍用例: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部》:“倘有疑獄,當即饬審。”

釋義:若遇疑難案件,應立即下令重新審理。

來源:《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灣教育部(鍊接:https://dict.revised.moe.edu.tw)。


三、語境應用

  1. 司法領域:
    • 指上級官府指令下級重新審理案件,如清代“饬審重案”需逐級呈報。
  2. 行政公文:
    • 用于指令性文書,如“饬審賬目”即嚴令核查財務。

權威參考: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張政烺主編)釋“饬”為“上級訓示下級”,佐證“饬審”的行政強制性。

來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四、與現代用語的關聯

現代漢語中“饬審”已罕用,但詞素含義保留于:


綜合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3.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灣教育部(線上版)。
  4.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張政烺主編,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饬審”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饬審(拼音:chì shěn)指嚴加審訊,強調上級對案件或犯人的嚴格審查。該詞常見于清代官方文書,例如林則徐在《密拏漢奸劄稿》中提及:“其獲到之犯,隨即訊取供情,一俟本部堂到省,即日解送行轅以憑饬審。”


二、字義分解

  1. 饬(chì)

    • 動詞:整頓、命令。如“整饬紀律”“饬令”。
    • 形容詞:謹慎。如“謹饬”。
    • 通假字:古同“敕”(皇帝诏令)或“飾”(修飾)。
  2. 審(shěn)

    • 動詞:詳細審查、審問。如“審稿”“審訊”。
    • 副詞:确實、果然。如“審如其言”。

三、用法與語境


四、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半額拔擢畚鬥便官波段駁審長引馳車侈口赤闌橋癡叔瘡疵粗工大家數道知方闆副歌宮垣詭求緩歌缦舞輝風胡威絹健康見棄建巳月箋探嬌的的譏鄙髻根急流勇退寬以待人廓達大度蠟面靈透柳罐龍枕鴨燈梅夏鬧埽驽蹄潛感青牛師青野群空冀北省文石殿施檢史局手把子戍台螳怒踏圓填服瓦狗王甸王萯望岫息心為人作嫁無所畏忌現場會謝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