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亭名。
香遠亭是韓國首爾景福宮内的著名建築,其名稱和設計均蘊含深厚的文化寓意。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名稱由來與寓意
名稱取自北宋周敦頤《愛蓮說》中的“香遠益清”,意為蓮花的香氣遠播而愈發清雅。該亭建于1873年高宗時期,位于人工島蓮花池中央,與木橋“醉響橋”(又稱醉香橋)相連,形成“醉卧香裡”的詩意景觀。
建築特色
曆史與文化功能
香遠亭是朝鮮王朝王室成員的休閑場所,常用于舉辦宴會和慶典。景福宮在壬辰倭亂(1592年)後曾遭焚毀,後于19世紀重建,香遠亭為其中重要修複部分。
香遠亭集建築美學、曆史文化和哲學寓意于一體,既是景福宮的标志性景觀,也是韓國傳統園林藝術的代表。若前往首爾旅遊,可結合景福宮内的慶會樓、勤政殿等建築一同遊覽。
《香遠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某個地方距離香火地較遠的亭子。這個成語代表了香火鼎盛的地方,比喻追求名利的人特别多。
《香遠亭》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香(部首:香;筆畫:9)+ 遠(部首:辶;筆畫:7)+ 亭(部首:亠;筆畫:8)。
《香遠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第22回。故事中,主人公希望在山上建造一座香火鼎盛的廟宇,但工程拖延,最終建成的亭子就被和尚們稱為“香遠亭”。
《香遠亭》的繁體字為「香遠亭」。
古時候《香遠亭》的寫法與現代有些許不同,具體形态會因年代而變化,以下是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示例:「香闌亭」。
他的事業發展的太快,已經從原本的小公司變成了一座香遠亭。
香火旺盛、遠離家園、亭台樓閣
名利之地、熱鬧非凡、香火鼎盛
冷落荒涼、人煙稀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