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道的意思、理道的詳細解釋
理道的解釋
(1).道理;理法。 漢 徐幹 《中論·修本》:“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則異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三年四月》:“今陛下還宮已數日,将士直突呼叫,入至殿門,誠為不知理道。” 嚴複 《論世變之亟》:“ 中國 理道與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2).理政之道。 唐 韓偓 《朝退書懷》詩:“孜孜莫患勞心力,富國安民理道長。”《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鏐》:“﹝ 錢鏐 ﹞迨於晚歲,方愛人下士,留心理道,數十年間,時甚歸美。” 宋 王谠 《唐語林·夙慧》:“ 開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
(3).指文章的義理。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文士輕薄不顧理道,有甚害義者。” 明 李東陽 《送畢驗封充淮府冊封副使》詩序:“文學足以考據理道,才略足以酬應事變。”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陳公 ﹞為古文學,得於 桐城 姚姬傳 先生;扶植理道,寬樸博雅。”
詞語分解
- 理的解釋 理 ǐ 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條理。事理。 事物的規律,是非得失的标準,根據:理由。理性。理智。理論。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氣壯。 自然科學,有時特指“物理學”: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網絡擴展解釋
“理道”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古籍和文獻解釋如下:
-
道理或理法
指事物内在的規律、法則或倫理規範。例如:
- 漢朝徐幹在《中論·修本》中提到:“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則異矣”;
- 嚴複在《論世變之亟》中對比中西文化時,認為“中國理道與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
理政之道
特指治理國家的原則或方法。例如:
- 唐代韓偓《朝退書懷》詩雲:“孜孜莫患勞心力,富國安民理道長”;
- 《舊五代史》記載錢鏐“留心理道,數十年間,時甚歸美”。
-
文章的義理
指文學或學術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邏輯結構。例如:
-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強調“文章合為時而著”,需“多求理道”;
- 明代李東陽評價文章時提到“文學足以考據理道”。
總結
“理道”一詞涵蓋哲學、政治、文學三個維度,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均圍繞“理”的規律性與規範性展開,體現了古代漢語詞彙的多義性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理道》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理和道。它是一種哲學思想和文化意識的表達,包含着深刻的内涵。
- 理:拆分部首是⺮(豎彎)和⺻(石頭),總共有11畫。它的本義是紡織用的竹篾,引申為線索、原理、道理等概念。
- 道:拆分部首是辶(辶是“彳”走之本義,走也可以表示人類自發的行為,所以它的意義是走的結果——道者行也),總共有13畫。它的本義是途徑、方法,同時也引申為規律、原則、道路等意義。
《理道》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傳統,受到儒家、道家和佛家等思想的影響。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人們應該樹立正确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追求真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繁體字中,《理道》的寫法保持不變。同時,繁體字中的《理道》有時也用作對佛學的稱謂,強調修行的重要性。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理的寫法為“⺮”和“裡”相連,道的寫法為“辶”和“首”相連。
以下是一些包含《理道》的例句:
- 他一生追求《理道》的境界。
- 《理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概念。
- 他深入研究了《理道》的原典。
與《理道》相關的其他詞彙包括:
- 組詞:道學、道家、理學、理論、修道、道德、道義
- 近義詞:道理、法則、原理、真理
- 反義詞:迷途、混亂、邪道、僞理
總結來說,《理道》是一個充滿哲學思考的詞彙,代表着追求真理和道德的理想境界。它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是對人生道路的探索和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