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菵露的意思、菵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菵露的解釋

菵草上的露水。《文選·鮑照<苦熱行>》:“障氣晝熏體,菵露夜沾衣。” 李善 注:“《宋永初山川記》曰:‘ 寧州 鄣氣菵露,四時不絶。’菵,草名,有毒;其上露,觸之肉即潰爛。” 唐 劉禹錫 《送僧方及南谒柳員外》詩:“三衣濡菵露,一錫飛煙空。” 清 田雯 《碧峣書院歌吊楊升菴先生》:“堁風菵露哀牢疆,山川瘴癘難禁當。”參見“ 菵草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菵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菵草上的露水()。菵草是一種有毒植物,其葉片或莖稈分泌的露水接觸人體後會導緻皮膚潰爛,故古人多視其為危險的自然存在。

  2. 毒性特征
    據《文選·鮑照》李善注引《宋永初山川記》記載,甯州地區“菵露四時不絕”,并強調其毒性:“觸之肉即潰爛”。這一特性使“菵露”在古代文獻中常與險惡環境或旅途艱辛相關聯()。

  3. 文學意象
    古人多用“菵露”渲染凄涼或艱險的氛圍。例如:

    • 唐代劉禹錫《送僧方及南谒柳員外》中“三衣濡菵露”,以露水沾衣暗喻行路之難;
    • 清代田雯的詩文亦曾引用此意象()。

該詞現代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學或曆史地理的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用例,可參考《文選》注本及地方志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菵露》的意思

《菵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為“早露”或“晨露”。它指的是在清晨時分,由于夜間大氣濕度高,露水凝結在草木葉面上的水珠。

拆分部首和筆畫

《菵露》的部首是“艸”(草字頭部),由外邊兩個叫“艸”的部首構成。總共有12個筆畫。

《菵露》的來源

《菵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英漢詞典》中,是古代文人所創造的詞彙,描述了早晨草木上的露水。

《菵露》的繁體

《菵露》在繁體字中寫作「菵露」,其中「菵」是「菈」的繁體字,而「露」則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隨着文字的演變而改變。對于《菵露》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上結構和意義是一緻的。

《菵露》的例句

1. 早晨的菵露灑滿田野,給大地帶來清新的氣息。

2. 晨光照耀下,菵露閃爍着晶瑩的光芒。

3. 清晨,我踏着菵露的腳步,迎接新的一天。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菵菉(菵樹、琉璃菵)

近義詞:草露、晨露、早露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