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菵露的意思、菵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菵露的解釋

菵草上的露水。《文選·鮑照<苦熱行>》:“障氣晝熏體,菵露夜沾衣。” 李善 注:“《宋永初山川記》曰:‘ 寧州 鄣氣菵露,四時不絶。’菵,草名,有毒;其上露,觸之肉即潰爛。” 唐 劉禹錫 《送僧方及南谒柳員外》詩:“三衣濡菵露,一錫飛煙空。” 清 田雯 《碧峣書院歌吊楊升菴先生》:“堁風菵露哀牢疆,山川瘴癘難禁當。”參見“ 菵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菵露”是由“菵”與“露”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獨立釋義及文獻用例綜合考釋。從漢語詞彙學角度分析:

1. 字義解析

“菵”字在《漢語大詞典》中特指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屬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古文獻中常見于對濕地植物的記載,如《本草綱目》提及其籽實可入藥。

“露”字本義為空氣中水汽凝結的露珠,《說文解字》釋為“潤澤也”,後引申為顯露、短暫等意象,如《詩經·鄭風》中“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即描述自然景象。

2. 詞義推衍

“菵露”可解為菵草葉上的露水,此類複合詞多見于古典詩文,用于營造清冷濕潤的意境。類似構詞法如“蘭露”“松露”等,均以植物名與自然現象結合,表達特定場景或隱喻品格。例如清代《廣群芳譜》載“菵草承露,其華如玉”,即通過物候描寫烘托季節特征。

3. 文獻考據

該詞未見于《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但在地方志與農書中有零星記載,如《江南植物考》記錄吳地農諺“菵露白,秋稻熟”,反映物候與農耕的關聯性。此類用法屬方言或專業領域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罕用。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菵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菵草上的露水()。菵草是一種有毒植物,其葉片或莖稈分泌的露水接觸人體後會導緻皮膚潰爛,故古人多視其為危險的自然存在。

  2. 毒性特征
    據《文選·鮑照》李善注引《宋永初山川記》記載,甯州地區“菵露四時不絕”,并強調其毒性:“觸之肉即潰爛”。這一特性使“菵露”在古代文獻中常與險惡環境或旅途艱辛相關聯()。

  3. 文學意象
    古人多用“菵露”渲染凄涼或艱險的氛圍。例如:

    • 唐代劉禹錫《送僧方及南谒柳員外》中“三衣濡菵露”,以露水沾衣暗喻行路之難;
    • 清代田雯的詩文亦曾引用此意象()。

該詞現代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學或曆史地理的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用例,可參考《文選》注本及地方志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犬杯蛇鬼車奔水不見圭角不瞞參掌虿介嘗試朝請陳霸先鉏霓丹頂鶴道谒疊步丁屐福基過程控制過迹嚎天喊地吼天氏降仰孑孓九蟲羁絏開務闶闳叩謝來集浪穹牢不可破聯合收割機李八百漫汗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年上牛子迫催軀榦弱者如釋重負三葉撒帳山雞映水神腳神戎時諺師友祭酒稅目順極司史肅揖桃汛逃走騰牒頭裡人危寄無胈五端烏麥瑕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