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柴燎的意思、柴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柴燎的解釋

(1).古代祭祀之一。燒柴祭天。《文選·潘嶽<閑居賦>》:“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義。” 李善 注:“《爾雅》曰:‘祭天曰燔柴。’ 郭璞 曰:‘既祭,積薪燒之。’”《梁書·範雲傳》:“ 天監 元年, 高祖 受禪,柴燎於南郊, 雲 以侍中參乘。” 宋 曾鞏 《賀熙甯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是以蕭光之烈,奏於宗祊;柴燎之蒸,焜於郊兆。”

(2).指祭天用的柴。 明 張居正 《太狩記》:“朝諸侯,燔柴燎,享上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柴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從構詞法分析,“柴”指木柴、薪火,“燎”為焚燒之意,二者組合後本義指古代祭祀儀式中燔燒木柴的行為。根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可見柴燎最初是祭祀天地的重要儀式環節。

在《爾雅·釋天》中,柴燎被歸入“祭名”類,特指“積柴而燔之”的祭天禮儀。這種祭祀形式通過焚燒木柴使煙氣上升,象征将祭品送達神明,故《禮記·祭法》稱“燔柴于泰壇,祭天也”。漢代鄭玄注《周禮》時強調,柴燎需用特定木材,且須“加牲體其上”,表明其儀軌的規範性。

現代《漢語大詞典》将柴燎釋義為“古代祭祀之一,燒柴祭天”,同時收錄其引申義,指代重大祭祀活動。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典故出現,如唐代王勃《拜南郊頌》中“柴燎虔于泰壇”的表述,即化用此典。

從語言演變角度看,柴燎在現代漢語中已不作為獨立動詞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制、宗教儀式或進行文學創作時,仍具有重要的語義價值和文化參照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柴燎”是古代祭祀相關的專有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祭祀形式
    指古代燒柴祭天的儀式,屬于祭天禮儀的一種。通過焚燒木柴升騰煙氣,象征與天溝通。

  2. 祭祀用具
    也可代指祭天時使用的柴薪,即儀式中焚燒的特定木料。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三、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式流程或曆史演變,可查閱《周禮》《禮記》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啽咔百密一疏百隧八閩抱木菶菶賓連長育超大型箠撻帶持地貌學都街短價二娥二缶锺惑耳纩二钺飛柱豐侯粉線剛愎自用高頭講章乖違桂花酒荷眷橫翔捷出鴻嗸毀罵焦金流石角錐繼繼存存盡命九和鈞天廣樂跨籍邁峻媒媾拈酒袢熱炮釺牽牽扯扯七曆汔再汔四三七分開三室三十六界三翟膻穢贍廟地蛇網草侍僮台詞舚舑投至寤言相先細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