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禁的意思、國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禁的解釋

(1).古代國都中的禁令。《周禮·秋官·士師》:“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 鄭玄 注:“國,城中也。”

(2).國家的禁令。《商君書·賞刑》:“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類說》卷十五引 宋 趙令畤 《侯鲭錄》曰:“短啟出於 晉 宋 兵革之際。當時國禁,書疏非弔喪問疾,不得輒行尺牘,故 羲之 書首雲‘死罪’,是違制令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代文獻和現代語境兩方面進行解釋,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國都中的禁令
    指古代都城内實行的特殊管制措施,主要用于維護都城秩序。例如《周禮·秋官·士師》中提到“國之五禁”,其中國禁特指城中的禁令,如限制特定行為、交通管制等。
    :周代設“士師”官職,專職執行包括宮禁、國禁在内的五類禁令,違者可能受刑罰。

  2. 國家的禁令
    廣義指由國家頒布的禁止性法令,涵蓋法律、禮制等層面。如《商君書·賞刑》強調“不從王令犯國禁者,罪死不赦”,體現了古代法律的嚴苛性。
    :清代同治帝駕崩後,全國曾禁止屠宰三日,違者将受懲處。

二、文獻依據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需注意其與“國家禁忌”“法律禁止”等現代詞彙的語義差異。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周禮》《商君書》原文或相關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禁》的意思

《國禁》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指代國家法律或行政機關對某一活動的禁止。它可以用作動詞或名詞。作為動詞時,表示國家機關對某一行為的禁止或限制;作為名詞時,指代被禁止的行為或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國禁》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囗”和“禾”,其中“囗”為圍字旁,表示與國家相關,而“禾”為禾字旁,表示有關農業或生活。它一共包含了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國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國家權威機關會發布各種法律法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其中一些行為會被明确禁止,稱為“國禁”。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國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國禁》這個詞在古時候一般以篆書或隸書形式書寫,毛筆的筆畫線條更加圓潤。例如,“國”字的古代寫法是「囯」,而“禁”字的古代寫法是「禁」。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國禁》的例句:

1. 這個活動已經被國禁了。

2. 行為違反了國禁規定,将受到法律制裁。

3. 在古代,違抗國禁是很嚴重的犯罪。

組詞

與《國禁》相關的組詞包括:

1. 違禁:違反國家禁令或法律。

2. 禁令:由國家法律或行政機關發布的禁止性規定。

3. 禁止:對某事物或行為實施禁令。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禁忌、禁止、限制

反義詞:允許、容許、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