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正的意思、平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正的解釋

(1) [right]∶不歪斜

他墁的磚又平正又密合

(2) [fair and just]∶公平正直

詳細解釋

(1).端正;平整。《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 大秦 。”《百喻經·見他人塗舍喻》:“昔有一人,往至他舍,見他屋舍牆壁塗治,其地平正,清浄甚好。”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八:“自 唐 至本朝,中書門下出勑,其勑字皆平正渾厚。”《紅樓夢》第一○三回:“ 薛姨媽 便道:‘……如今把媳婦權放平正,好等官來相驗。’” 張天翼 《兒女們》:“他那年遇着龍風吹歪了臉,拿桃葉和頭發什麼的診好了,可是臉子還有點不平正,左邊還常常抽痙。”

(2).公平正直。 漢 晁錯 《舉賢良對策》:“立法若此,可謂平正之吏矣。”《後漢書·鄭太傳》:“今明公秉國平正,讨滅宦豎,忠義克立。”

(3).猶言調整,調節。《周禮·地官·肆長》:“陳其貨賄,名相近者,相遠也;實相近者,相爾也,而平正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字面含義(物理形态)

  1. 不歪斜、平整
    指物體表面或結構端正、整齊,無凹凸或傾斜。例如:
    • “他墁的磚又平正又密合”
    • 古籍中描述大秦國人民“長大平正”(指體态勻稱端正)。

二、抽象含義(社會道德)

  1. 公平正直、不偏不倚
    強調待人處事公正無私,如:
    • “捍衛公平正義”;
    • 漢代晁錯提到“立法平正”即法律公正。
      該義項在成語中表現為“平等公正”,如“非平正無以制斷”(《淮南子》)。

補充說明

近義詞

總結來看,“平正”既可形容物體的規整狀态,也用于贊美人或制度的公正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正

平正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在漢語中有着多種含義。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态度或行為非常公正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中立的狀态。同時,平正也可以指一個事物的形态或狀态處于平穩,沒有明顯的波動或變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平正由三個部首構成,分别是“幹”、“頁”和“丨”,總共有六個筆畫。

來源:平正是由古漢字演變而來,其最早的形狀出現在甲骨文中,當時寫作“微”。“微”字在形狀上像一個人微笑,給人以平和、友好的感覺。後來逐漸演化為“平”和“正”兩個獨立的字,而後合并為“平正”。繁體字為「平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将平正寫作“卩+丞”,其中“卩”代表印章的形狀,************公平,而“丞”則是指官員的職位。這種寫法帶有一定的官方色彩。

例句:他在公正處理糾紛時始終保持平正的态度。

組詞:公正、公平、正義、正直。

近義詞:公正、公平、公允。

反義詞:偏私、不公、不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