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署名。 唐 兩省皆有散騎常侍,故稱之為騎省。 唐 王維 《春日直門下省早朝》詩:“騎省直 明光 ,鷄鳴謁 建章 。” 趙殿成 箋注:“謂散騎之省。出 潘嶽 《<秋興賦>序》, 唐 時兩省皆有散騎常侍,故亦謂之騎省。” 唐 張籍 《和盧常侍寄華山鄭隱者》:“寄知騎省客,長向白雲閑。”
(2).指 潘嶽 。語本 晉 潘嶽 《秋興賦序》:“寓直于散騎之省。” 唐 錢起 《閑居酬張起居見贈》:“向夕野人思,難忘 騎省 文。” 清 褚繼曾 《<小螺庵病榻憶語>後序》:“夫蛾眉易逝, 騎省 有金鹿之悲;鶴舞含愁, 蘇臺 留紫玉之迹。”
"騎省"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具有雙重含義:一為官署名,二為官職代稱。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騎省"即"散騎省",是魏晉至隋唐時期設置的中央官署機構,隸屬門下省,負責規谏、文書編纂等事務。其名稱來源于職能特征,"騎"指散騎常侍等官職多由精通文史的官員充任,"省"則為古代中央行政機構通稱。
作為官職代稱時,"騎省"特指散騎常侍或侍郎。例如《文選·潘嶽〈秋興賦〉》李善注提到,潘嶽曾擔任散騎侍郎,後世遂以"潘騎省"代稱其官職。該詞在唐宋詩詞中亦常見,如李商隱《贈庾十二朱版》詩"名自公車無故事,官從騎省有新圖",其中"騎省"即借指官場身份。
參考來源:
“騎省”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官署名(讀音qí shěng) 指唐代中央機構中的散騎常侍所屬部門。唐代中書省、門下省均設散騎常侍官職,負責規谏皇帝、審議诏令,因此合稱“騎省”。例如王維《春日直門下省早朝》中“騎省直明光”即指官員在此部門當值。
二、指代潘嶽(讀音qí shěng) 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潘嶽的《秋興賦序》“寓直于散騎之省”,後人以“騎省”代指潘嶽或其文風。如錢起詩句“難忘騎省文”便是借用此典表達對潘嶽文學造詣的推崇。
■ 需注意的特殊情況: 個别資料(如)提到“騎省”讀作qí xǐng,解釋為管理混亂的成語,但此用法未見于主流古籍或權威詞典,可能是現代誤傳或混淆了其他詞彙。建議優先以曆史文獻中的官署名和潘嶽代稱兩種含義為準。
白點風襃衣博帶悲端杯盤奔駛逼供冰花禀假躃人璧瑗踩踏承蔭次蟗盜索豐膚否則蝦蟆陵寒雁花仙回背會雜江陰瞯摸精赤條條橘童刻鑿口裡枯木浏覽盧弓絡幕賣賦人馬禁馬藍頭眉勢麪筋謀憲腦詞娉姈鉛锷前軌錢租取燧饪熟讪不搭的刷色肅啓讨吃田父獻曝挑唇料嘴同幕脫漏外合裡應務光無據無如之何下筆想思相聞赩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