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每個。 唐 李九齡 《上清辭》詩之五:“羣仙箇箇來相問,人世風光似此無。”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九:“史院有竊議史官者曰:史官筆削有定本,箇箇一樣。” 清 孫枝蔚 《聽春禽作》詩:“枝頭箇箇多歡喜,隻有詩人類杜鵑。”
2.逐個;一個一個。 唐 黃滔 《省試一一吹竽》詩:“ 齊 竽今歷試,真僞不難知。欲使聲聲别,須令箇箇吹。” 宋 徐铉 《春分日》詩:“燕飛猶箇箇,花落已紛紛。”
“箇箇”是漢語中一個古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每個、逐一
表示強調每一個個體或逐個進行,如《老學庵筆記》中“箇箇一樣”即“每個都一樣”。
異體字與簡化形式
“箇”是“個”的異體字,常見于古代文獻,現代多簡化為“個”。例如《廣韻》提到:“箇,箇數,又枚也”。
表示群體中的個體
唐代李九齡《上清辭》:“羣仙箇箇來相問”指“每位仙人都來詢問”。
強調逐一性
宋代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批判史官“箇箇一樣”,暗指寫作缺乏個性。
詩詞中的音韻作用
清代孫枝蔚《聽春禽作》用“枝頭箇箇多歡喜”營造節奏感,體現疊詞效果。
從“箇箇”到“個個”的簡化過程反映了漢字書寫趨向便捷的趨勢,現代漢語中“個個”更常用,而“箇箇”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
建議結合權威詞典(如、5)進一步了解古今用法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