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项羽的意思、项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项羽的解释

[Xiang Yu] (前 232—前202) 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楚国贵族出身。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他杀宋义,率军渡河救赵,巨鹿一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做帝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 202 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6*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项羽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是中国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西楚政权的建立者。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背景及文化影响三方面解析: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基本释义

    项羽指秦末起义领袖项籍,以勇武著称,自称“西楚霸王”。其名常象征勇猛、刚烈但缺乏谋略的人物形象。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引申含义

    • 正面:勇冠三军、气概豪迈(如“力能扛鼎”);
    • 负面: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如“妇人之仁”)。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历史背景与人物事迹

  1. 核心事件

    •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史记·项羽本纪》);
    • 鸿门宴:错失杀刘邦良机,埋下败因;
    • 垓下之围:兵败自刎,结束楚汉争霸。

      来源:司马迁《史记》

  2. 政权建设

    分封十八诸侯,建立以彭城(今徐州)为都的西楚政权,但制度松散导致割据复起。

    来源:班固《汉书·陈胜项籍传》


三、文化符号与影响

  1. 成语典故

    • 破釜沉舟:喻决死一战;
    • 四面楚歌:喻孤立无援;
    • 霸王别姬:喻英雄末路。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

  2. 文学形象

    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赞其气节;杜牧“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叹其策略失误。

    来源:《全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权威参考文献

(注:因未检索到可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释义部分来源以权威纸质辞书为准,历史事件依据正史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项羽”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信息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末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以“西楚霸王”称号闻名,是秦汉之际推翻秦朝统治的核心人物之一。

二、主要事迹

  1. 反秦起义
    公元前209年随叔父项梁在会稽(今江苏苏州)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项梁战死后,杀宋义夺兵权,率军渡河救赵,以“破釜沉舟”战术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奠定反秦胜利基础。

  2. 分封诸侯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徐州),分封十八路诸侯,恢复战国时期分封制,引发诸侯矛盾。

  3. 楚汉战争
    与刘邦争夺天下,虽前期屡胜,但因战略失误(如鸿门宴放走刘邦)、政治短视(如火烧咸阳、不擅用人),最终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自刎。

三、性格与评价

  1. 军事天才
    善用“兵形势”战术,巨鹿之战以少胜多,被李晚芳评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2. 政治短板
    缺乏长远政治眼光,焚毁秦宫、屠杀降卒(如坑杀20万秦军),导致民心尽失,被后世称为“军事天才,政治白痴”。

四、历史影响

五、相关延伸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史记·项羽本纪》或权威历史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柏昭豳人不伏水土草皮撦挦除目出入神鬼奠馔鵰章刁钻促狭亸翠官章归慕衡纩后来之秀花明柳媚黄流壶蠭骄傲自大急吏缓民矜束锦西两瞽相扶帘笼流敝漏败米醋名行命侣闵笑缪紾抹角转湾穆护砂爬行偏将扑缘磬工鼽嚏齐心并力七占囷轮三岔路口生产操生结説天书诏死结碎摺裙田夫野叟脱易王实甫文的五斗无过兀立五门狎竞小本经营宵烽小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