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然一辭的意思、同然一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然一辭的解釋

猶異口同聲。 唐 韓愈 《諱辯》:“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 明 李贽 《答劉晉川》書:“何乃同然一辭,效兒女故态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同然一辭”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例句

3.近義詞與用法

4.結構解析

5.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唐代韓愈、明代李贽的相關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同然一辭的意思

《同然一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兩個事物雖然名字不同,但本質卻是相同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同然一辭》的拆分部首為 “口”和“一”,總共3個筆畫。

來源

《同然一辭》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秦策一》這部古代典籍中,描述了秦國君主秦昭襄王和魏國君主魏昭王的聯繫,兩位君主盡管名字不同,但他們的品行和政治主張卻極為相似。因此,後人将這一現象總結為“同然一辭”。

繁體

《同然一辭》的繁體字為「同然一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它将《同然一辭》拆解成「口隹口山」的組合。

例句

1. 她們兩人看起來不同,但性格上卻同然一辭。

2. 這兩種花雖然名稱不同,但花朵的形态和香氣卻同然一辭。

組詞

同仁、同情、同根、同心、同流合污

近義詞

同質、同類、類同

反義詞

異質、異類、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