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魚的意思、賜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魚的解釋

唐 代帝王給五品以上官員授予魚符。以為信物。 五代 、 宋 亦有賜魚之制。《新唐書·車服志》:“ 高宗 給五品以上隨身魚銀袋,以防召命之詐,出内必合之。三品以上金飾袋。 垂拱 中,都督、刺史始賜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賜魚”是一個曆史制度相關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基本含義

“賜魚”指唐代帝王向五品以上官員授予魚符作為身份信物的制度,後延續至五代、宋代。魚符為魚形符契,用于官員出入宮廷或執行公務時驗證身份。


曆史背景與制度細節

  1. 起源與功能
    唐高宗時期,為防範僞造诏令,規定五品以上官員需佩戴魚符。三品以上官員的魚袋飾金,五品飾銀,作為等級标志。
    符分左右兩半,官員與宮廷各持其一,需“合符”以驗明身份。

  2. 制度演變

    • 唐代:武則天垂拱年間,都督、刺史等地方高官始獲賜魚符。
    • 五代與宋:延續唐代傳統,但逐漸演變為象征性榮譽,弱化實際驗證功能。

其他解釋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賜魚”意為“給予物質幫助”,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讀。主流曆史文獻及權威詞典均以“授予魚符”為核心釋義。


“賜魚”是古代官僚體系中的重要制度,通過魚符強化官員身份管理,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魚符形制或具體使用場景,可查閱《新唐書·車服志》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魚:詞義、部首、筆畫

賜魚的意思

“賜魚”是一個四字成語,意為給予他人魚肉,即直接給予幫助或恩惠。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化和傳統的思想觀念。

賜魚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賜魚”的拆分部首是賜(赤心)和魚(魚頭),其中賜的筆畫數為5,魚的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寫法

賜魚的來源

成語“賜魚”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不聞子産有經過乎?賜之以魚則肥器而同其利,授之以漁則寡器而多其事。”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直接幫助他人和給予别人技能的不同效果。

賜魚的繁體寫法

賜魚的繁體寫法為「賜魚」。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的賜魚使用的漢字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賜魚的例句

1. 我們應該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不僅僅是賜魚。

2. 教育是賜魚又賜漁的過程,我們需要給予孩子更多技能和知識。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賜魚的相關詞語

組詞:施魚、布魚、施之以魚

近義詞:施舍、援助、恩賜

反義詞:求魚(尋求外部的幫助而不是自力更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