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觀的意思、童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觀的解釋

幼稚而淺陋的觀察。《易·觀》:“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孔穎達 疏:“無所鑒見,唯如童稚之子而觀之。” 宋 範仲淹 《與晏尚書》:“孰量童觀之明,得預宗廟之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童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本義指孩童般的觀察視角,最早見于《周易》觀卦的爻辭:"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來源:《周易·觀卦》)該詞在曆代典籍中形成了三層遞進釋義:

一、本義層面,《漢語大詞典》釋為"幼稚而淺顯的觀察"(來源:《漢語大詞典》第8冊),特指缺乏深度思辨的直觀認知方式。如宋代朱熹在《周易本義》中注解:"童觀,謂所見者淺狹"(來源:《周易本義·觀卦注》)。

二、引申義層面,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延伸為"未達事物本質的認知狀态",強調這種觀察方式雖質樸純粹,卻難以把握事物的深層規律(來源:《說文解字注·目部》)。

三、哲學義層面,《易學大辭典》将其納入認識論範疇,指人類認知發展的初級階段,與"大觀"形成辯證關系,體現着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展規律(來源:《易學大辭典》認識論篇)。

該詞在當代語言實踐中多用于學術語境,如《中國哲學史》常以"童觀"與"玄覽"對舉,說明認識論中的不同維度(來源:《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研究》第3章)。其詞源可追溯至甲骨文"目"部,甲骨文"觀"字作凝視狀,金文加"雚"聲符,構成形聲結構(來源:《漢字源流字典》觀字條)。

網絡擴展解釋

“童觀”是一個源自《周易》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哲學和文學層面的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釋

“童觀”指幼稚而淺陋的觀察,比喻缺乏深度和成熟度的認知方式。其核心在于“童”,即孩童般的天真與不谙世事,如曾仕強教授所言“像孩童參加祭典,雖身在其中卻無心細察,更無法領悟深層意義”。

二、出處與經典解析

  1. 《周易·觀卦》初六爻辭:
    原文為“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孔穎達注解:“無所鑒見,唯如童稚之子而觀之”(如孩童般僅觀表象,無法洞察本質)。此處強調“童觀”對君子而言是弊病,但對普通人(小人)則無大礙。

  2. 引申義:
    宋代範仲淹在《與晏尚書》中用“童觀之明”形容淺薄的見解,反襯宗廟儀式的莊重,體現該詞在文人語境中的批評意味。

三、現實意義

四、使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批評、哲學讨論或日常比喻,如描述某人對複雜問題僅作表面分析時,可稱其“流于童觀”。現代例句:“趨勢科技通過URL過濾技術防止兒童觀看不當内容”(此處“童觀”為字面組合,非原詞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周易》中的爻辭背景,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艾安暗麝懊恨把手比傅不想道才術慘懷稱觞舉壽傳缽袋出彩畜民除陌錢撮算盜明道契诋賤地險動色方張風斯在下規切國貨還踵轟震減少鑒台結縛酒闌客散祭正看望琅嬛老衲累棊樂祖連二并三燎皰曆堦瓢兒菜破懷鋪張巧作名目清世乞身三國演義三回五次書鼓順孝桃李源髫辮噋噋脫貧瓦藍侮法嗚虖烏弋武昭線報相撞鞋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