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瞭望哨。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建築栅濠》:“其鎮集村莊,無論大小,一切建立栅門,築浚牆濠,以及撥派瞭哨巡更等事,皆本鎮集長莊頭專司。”
(2).瞭望放哨。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二:“兒童團瞭哨,卻發現他悄悄地跟地主們來往,把打聽到的屯子裡的情形,告訴現在已經不好活動的他的侄兒 李桂榮 。”
“了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e shào(輕聲“了”搭配第四聲“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瞭望哨(名詞)
表示用于警戒、偵察的固定崗位或設施,常見于軍事或安全防禦場景。例如:“建立栅門,撥派瞭哨巡更”。
瞭望放哨(動詞)
指執行警戒、巡邏任務的行為。例如:“士兵在營地周圍了哨”。
如需更詳細來源,可參考《漢典》 或《福惠全書》相關記載。
了哨(liǎo shà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了"和"哨"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了字的部首是"亅",總共有二畫。哨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十一畫。
來源:
《了哨》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最早見于《前漢書·藝文志》中,是指古代在邊界進行監視、偵察的所設的哨所。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守衛、監視等意義。
繁體:
《了哨》的繁體寫法為「瞭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在略有不同。按古時候漢字寫法,「了哨」可以寫成「瞭哨」。
例句:
1. 守軍派出了哨兵,保護邊境不被侵犯。
2. 這個基地設有多個了哨點,形成一道無形的屏障。
組詞:
- 了台(liǎo tái):觀察邊界的台子; - 哨聲(shào shēng):哨兵發出的聲響; - 哨兵(shào bīng):守衛邊界的士兵。
近義詞:
- 崗哨(gǎng shào):邊界的哨所; - 警戒(jǐng jiè):戒備、警惕。
反義詞:
- 放哨(fàng shào):離開崗位、停止守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