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醒時有所見而成之夢,與無所見而全憑想象者異。《周禮·春官·占夢》:“一曰正夢;二曰噩夢;三曰思夢;四曰寤夢。” 鄭玄 注:“覺時道之而夢。” 孫诒讓 正義:“案《説文》雲:‘寐覺而有言曰寤。’……《説文》前一寤謂寐覺之後神志惝怳而有言也,與六夢寤夢無涉。後一訓似即釋此寤夢之義……《小爾雅·廣言》雲:‘寤,覺也。’此義與《説文》‘晝見’義相近。蓋覺時有所見而道其事,神思偶涉亦能成夢。與上思夢為無所見而馮虛想象之夢異也。”一說,指半醒半睡時的夢。參閱 宋 項安世 《項氏家說》卷五。
“寤夢”是古代文獻中描述的一種特殊夢境類型,其含義和特點可結合多源文獻綜合解釋如下:
寤夢是古代對特定夢境現象的概括,其核心在于“清醒意識與夢境的交織”,具體解釋需結合文獻語境。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及漢代經學家注疏原文。
寤夢(wù mèng)是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詞彙,它包含了寤(wù)和夢(mèng)兩個字。寤指醒來,從夢中清醒過來的意思;夢指人在睡眠時所産生的幻想情境。
寤的拆分部首是宀,它表示屋頂,夢的拆分部首是木,表示樹木。寤的筆畫數為5畫,夢的筆畫數為11畫。
《左傳·宣公十年》中第一個出現寤夢一詞,形容人從熟睡中清醒過來。寤夢一詞在古代文獻中被廣泛使用,時至今日,我們依然使用這個詞語來形容從夢境中清醒過來。
在繁體字中,寤夢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寤夢的寫法稍有不同。寤的古代寫法為"卧",表示人躺在床上的樣子,夢的古代寫法為"夢",形狀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以下是寤夢的用例:
1. 他從寤夢中醒來,感到十分清醒。
2. 我在寤夢中看到了一個美麗的世界。
組詞:醒來、清醒、睡眠、幻想。
近義詞:醒悟、覺悟、清醒。
反義詞:沉睡、迷夢、無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