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午割的意思、午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午割的解釋

交叉切割。《儀禮·特牲饋食禮》:“肵俎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 鄭玄 注:“午割,從橫割之。”《儀禮·少牢饋食禮》:“心皆安下切上,午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午割”是一個源自古代禮儀文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交叉切割,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交叉切割
    指在切割物體時采用縱橫交錯的方式,常見于古代祭祀儀式中對祭品的處理。例如《儀禮》中記載的“肵俎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鄭玄注解釋為“從橫割之”。
    • 應用場景:多用于描述祭祀時對動物内髒(如心、舌)的特定切割方法,體現儀式規範性。

二、文獻出處

  1. 《儀禮》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儀禮·特牲饋食禮》和《儀禮·少牢饋食禮》,是周代祭祀禮儀的專用術語。
  2. 鄭玄注解
    東漢經學家鄭玄進一步說明,“午割”即“從(縱)橫割之”,強調切割方向的正交性。

三、其他解釋辨析

  1. 成語引申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午割”有“午時割草,比喻敷衍了事”的引申義,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現代誤讀或擴展。
    • 建議:學術或正式場景中,應以《儀禮》的原始釋義為準。

四、綜合考據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參考,可查看《儀禮》原文及鄭玄注疏(來源:、2、3)。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午割》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午時割韭菜。

拆分部首與筆畫

拆分部首:午(wǔ)、刀(dāo)

總筆畫:8畫

來源與繁體

《午割》一詞有着悠久的曆史,來源于古代農耕社會。古人通常将中午時分用來進行割韭菜的工作,因此形成了這一詞語。

繁體字為「午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差異,「午」字在古代常以一條橫線下面添加兩點表示。

「割」字在古代常以兩個刀旁加上對應的部首「爪」構成。

例句

1. 今天中午我要去菜園子裡午割。

2. 農村生活的一大樂趣就是午割韭菜。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午前、午後、割草、割麥、割肉

近義詞:午時割菜

反義詞:早蒂晚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