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称供祭祀用的粱。《周礼·春官·大祝》“辨六号”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曲礼》曰:‘黍曰香合,粱曰香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宋 天子某敢昭告於太社:谨因仲春、仲秋,祗率常礼,敬以玉帛……明粢香萁,嘉荐醴齐,备兹禋瘞,用伸报本。”
(2).指豆秸。 唐 柳宗元 《起废答》:“众牵驹上燥土大廡下,荐之席,縻之丝,浴剔蚤鬋,刮恶除洟,莝以雕胡,秣以香萁。” 童宗说 注:“萁,豆茎。”
“香萁”是一个具有古典文献依据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供祭祀用的粱
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精米(粱),出自《周礼·春官·大祝》的记载。郑玄注引《曲礼》提到“黍曰香合,粱曰香萁”,说明其在礼仪中的专称属性。
豆秸
即豆类植物的茎秆,常见于农事或生活场景的描述。例如宋代文莹《玉壶清话》中记载祭祀用“明粢香萁”,此处可能借指豆类作物相关材料。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玉壶清话》等文献,或参考汉典、查字典等平台的古典词条解析。
香萁(xiāng qí)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它属于植物界,具有特殊的香味。
香萁的拆分部首为⺾(草字头部首)和⺮(竹字旁),共包含12个笔画。
香萁的来源主要是指植物原料,一般是指兰科植物的块茎,如香菜和香附。这些植物常用于烹饪、药用或制造香料。
香萁的繁体字为「香蔂」。
古时候,香萁的汉字写法可能存在变化,不过目前常见的写法为「香蔂」。
1. 厨师在烹饪时加入了香萁,使菜肴更加香味四溢。
2. 这款香水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香萁,令人沉醉。
香萁的相关词汇包括:香菜、香附、香水等。
香萁的近义词可以是:香蔂。
香萁的反义词可以是:无香味、臭味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