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先公的意思、先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先公的解釋

[deceased father] 死去的父親,這裡指司馬池。先,指已經死去的上代或長輩

先公為群牧判官。——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詳細解釋

(1).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詩·大雅·卷阿》:“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孔穎達 疏:“ 成王 之所繼嗣者,先王也,而雲先公,公是君之别名,故雲。”《周禮·春官·司服》:“享先王則衮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 賈公彥 疏:“ 周 之始祖感神靈而生, 文武 之功因之,而就特尊之,與先王同。”《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 韋昭 注:“先公,先君也。” 三國 魏 曹操 《春祠令》:“今有事於廟而解履上殿,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簡君主。”

(2).亡父。 晉 陸雲 《答兄平原》詩:“先公克構,乃崇斯堂。” 唐 韓愈 《烏氏廟碑銘》:“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無加命號,名差卑,于配不宜。” 宋 蘇轼 《與範元長書》:“不意兇變,先公内翰遽捐館舍,聞訃慟絶。” 清 黃宗羲 《移史館先妣姚太夫人事》:“先公被逮,太夫人每夜向北辰而拜,祈聲酸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先公"是漢語中具有敬稱性質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已故的先祖,尤指父系宗族中有德望或功績的男性祖先。該詞由"先"(表已故)與"公"(表尊稱)構成,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的宗廟祭祀文獻。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包含三重内涵:一是指有德行的先祖,如《尚書·大诰》載"予曷其不于前甯人圖功攸終",孔傳釋"甯人"即指"先公文王";二特指已故父親,如宋代歐陽修《泷岡阡表》開篇"嗚呼!惟我皇考崇公,蔔吉于泷岡之六十年"即以"先公"尊稱亡父;三為古代官員對前任長官的尊稱,見《後漢書·李固傳》"明公踐祚,清明奉憲"的用法。

從語義演變看,該詞經曆了從宗法稱謂向禮儀稱謂的擴展。甲骨文記載的"大乙、祖乙"等廟號制度,至《儀禮·士虞禮》"用尹祭"鄭玄注"先祖德可師法",顯示其由祭祀用語向社會尊稱的轉化過程。現代漢語中多保留在族譜編纂(如《孔子世家譜》)、碑文撰寫等莊重語境。

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的敬語特性源于"公"字在周代獲得的尊貴内涵。對比"先父""先君"等近義詞,"先公"更強調家族傳承中的公共性記憶,常與"遺訓""德業"等詞搭配,如範仲淹《嚴先生祠堂記》"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表述模式。

網絡擴展解釋

“先公”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對亡父的尊稱
    指已故的父親,常見于古代文獻或尊稱長輩。例如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提到“先公為群牧判官”,此處的“先公”即指其父司馬池。該用法強調對逝去長輩的敬重。

  2. 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
    用于尊稱王室或諸侯的祖先,如《詩經·大雅·卷阿》中“似先公酋矣”,以及《周禮》中提及祭祀時“享先公”的禮儀。這一含義多出現在禮制或曆史文獻中。

其他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上下文進一步判斷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北邙行别愁博茨瓦納嘗禘撮捧砥節厲行惰力藩邸發煙彈腐人蝮蛇螫手,壯士解腕蓋棺事定高爾夫球龜蒙吼怒轘刑獲勝呼氣經總制錢金盞銀台棘針科訣箓軍號懶貨襕裙雷暴犂庭蝼蛄路殿瞞天昧地廟主納妾泥中刺漂沒辟謡遣詞造句乾象牽滞情客曲師山主失機十洲手镘豎管說到點子上黍田歲年孫郵調價頭營退轉豚犬完惜韋布圍殲文鳥小鳥依人鞋臉新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