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蝼蛄的意思、蝼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蝼蛄的解釋

[mole cricket]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蝼蛄科。背部茶褐色,腹面灰黃色。前足發達,呈鏟狀,適于掘土,有尾須。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吃農作物嫩莖。通稱“蝲蝲蛄”,有的地區叫“土狗子”

詳細解釋

昆蟲名。背部茶褐色,腹部灰黃色,前腳大,呈鏟狀,適于掘土,有尾須。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吃農作物嫩莖。通稱“蝲蝲蛄”,有的地區叫“土狗子”。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 鹽山 有 劉某 者,患癃閉,百藥不驗,一夕,夢神語曰:‘銅頭煅灰,酒服之,即通。’問:‘銅頭何物?’曰:‘汝輩所謂螻蛄也。’” 馬加 《雙龍河》:“她們像夏天雨後的蝼蛄一樣,從松土殼裡翻出了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蝼蛄”是漢語中一個兼具生物學特征與文化寓意的名詞,其詞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詞本義

“蝼蛄”讀作“lóu gū”,屬名詞,指代一種昆蟲。根據《漢語大詞典》,“蝼”本義為蝼蟻類小型土栖生物,《說文解字》釋“蝼”為“蝼蛄也”,而“蛄”在《爾雅·釋蟲》中被注解為“蝼蛄,蟪蛄”,兩者合稱特指該類昆蟲。其古稱“蟪蛄”“土狗”,因其前足粗壯如鏟,善掘土得名。

二、古籍引證

古代文獻中,蝼蛄多被用作自然現象的象征。《莊子·逍遙遊》提到“蟪蛄不知春秋”,以蝼蛄生命周期短暫比喻認知局限;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蟲部》記載“蝼蛄性寒,可入藥,主利水通便”,反映其藥用價值。

三、生物特征

現代生物學中,蝼蛄屬直翅目蝼蛄科,全球約65種,中國記載6種。其體長3-5厘米,前足特化為開掘足,晝伏夜出,啃食植物根莖,是農業害蟲。華北地區常見“華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南方則以“東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為主。

四、文化象征

民間諺語“蝼蛄叫,春來到”将蝼蛄鳴聲作為物候标志;而“蝼蛄之力”則比喻微薄之力,如《呂氏春秋》載“以蝼蛄之誠,不能抗雷霆之勢”。詩詞中亦見其意象,如宋代趙師秀《約客》中“蝼蛄啼處月微明”,烘托靜谧夜色。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蝼蛄(lóu gū)是一種昆蟲,具有多重含義和特性,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生物特征

  1. 生物分類
    蝼蛄屬于直翅目蝼蛄科,常見種類有華北蝼蛄和東方蝼蛄。體長3-6厘米,背部茶褐色,前足發達呈鏟狀,善掘土,晝伏夜出。

    • 别名:土狗、拉拉蛄、地狗子等(因地域不同而異)。
  2. 習性
    喜潮濕土壤,具趨光性,活動受溫度和濕度影響(適宜溫度12.5-19.8℃,濕度>20%)。主要危害農作物幼苗的根莖,造成直接啃食和土壤松動間接傷害。

二、藥用價值

  1. 功效與用途
    蝼蛄作為中藥材,性鹹、寒,歸膀胱、大腸、小腸經,具有利水消腫、通淋的功效,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等實證。

    • 用法:需水煎入藥,動物實驗表明其有效成分需通過煎煮釋放。
  2. 注意事項
    因藥性較強,多用于體壯者,虛證患者慎用。

三、文化意義

四、其他信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防治方法或藥理研究,可參考農業或中醫藥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霸城拔着短籌撥雲見日嘲撥丑顇辭巧理拙寸長片善憚服軬客封財門負戴負老攜幼關風橫亘和謙花胡哨歡慶還原染料見財街郵金燈橛株駒看設愣住遼東華表六親李恂被羅行馬複令門徒靡貳鳴金收兵盤籃青草湖青穗青織酋矛勸懲取威定霸染後戎臣芟翦煞台市門睡聲肆慢宿息台琖逃戶天養湍濤涒歎王會圖晩照遐觀笑面消取攜衾細禮息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