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香膠的意思、香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香膠的解釋

膠名。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 漢武帝 時, 西海國 有獻膠五兩者,帝以付外庫。餘膠半兩, 西 使佩以自隨。後從 武帝 射於 甘泉宮 ,帝弓弦斷,從者欲更張弦, 西 使乃進,乞以所送餘香膠續之,座上左右莫不怪。 西 使乃以口濡膠為以住斷弦兩頭,相連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頭,終不相離。”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懷》詩之四:“玉梳鈿朵香膠解,盡日風吹玳瑁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香膠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意涵的複合詞,其核心詞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植物樹脂的統稱

    香膠在古代文獻中常指天然樹脂類物質,特指散發芳香氣味的樹膠。例如《本草綱目》記載的"安息香膠",即從安息香樹(Styrax屬植物)分泌的樹脂,具有藥用和焚香用途。此類樹脂因香氣濃郁、質地黏稠而得名,多用于傳統醫藥、香料制作及宗教儀式。

  2. 中藥材的别稱

    在中醫藥典籍中,香膠指代特定藥材。如《中國植物志》提到的"楓香膠",源自金縷梅科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的幹燥樹脂,具有活血止血、解毒生肌的功效。此類稱謂突顯其藥用價值與植物來源特性。

  3. 工藝材料的代稱

    古代手工業文獻中,香膠亦指混合香料與膠質的人工合成材料。例如宋代《天工開物》記載的"合香膠",由松脂、蜂蠟與沉香等調配而成,用于制作熏香球、文房用具粘合劑等,體現古代匠人對材料特性的創造性應用。

  4. 文學意象的延伸

    詩詞中常借香膠喻指情感或記憶的凝結物。蘇轼《定風波》"香膠黏斷雨中愁",即以香膠的黏着特性隱喻愁思的纏綿難解,展現漢語詞彙在文學語境中的象征拓展。

  5. 現代語義的演變

    當代《中華本草》等權威典籍将香膠定義為"芳香類樹脂及其制品的總稱",涵蓋天然樹脂、合成香料及其中藥制劑,這一解釋延續了曆史語義并賦予其更系統的科學界定。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中國植物志》《中華本草》等典籍,以及李時珍《本草綱目》、宋應星《天工開物》等古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香膠”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來理解:

一、基本解釋

  1. 古代膠狀物
    指一種帶有香氣的膠質材料,常用于粘合器物。據《博物志》記載,漢武帝時期西海國曾進獻香膠,具有極強的粘性,能修複斷裂的弓弦()。

  2. 引申含義
    後衍生為形容虛僞欺騙的言行,比喻如膠般黏附的虛假言辭,常見于批評他人花言巧語或表裡不一的場景()。

二、曆史典故

晉代張華《博物志》中記載,西海國使者以香膠修複漢武帝斷裂的弓弦,衆人驚歎其粘合力,甚至需兩名力士反向拉扯仍不分離。這一典故成為香膠實際用途的經典例證()。

三、現代相關用法

現代語境中,“香膠”亦可指代松香膠等具體物質,例如通過酸堿滴定法測定其成分()。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領域(如化工)判斷,日常較少使用。

四、使用注意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其本義與比喻義。若描述實物,多與曆史、材料相關;若形容言行,則帶有貶義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啊唷敗盟剝人陂知贲庸逋租國踩捕蒼鸾場藿常體巢澗潮田赪頩寵答帶水拖泥大陰放大機房改給侍貢膿鈎蛇鈎止過腔橫侈洪楊豁然大悟火魚考閲媿服連裙列岸鹂鹠卯雲牛繼馬後沛廷悄聲畦封忍可三闆散車善友沈悴神水使不的石頭記倏忽之間說不的説東忘西台符它們陶瓷恬曠田租條揭瓦铫蕪曠舞迷消梨花諧臣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