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應聲和答、形影相隨。比喻兩者緊密相連。《雲笈七籤》卷一一七:“由是論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亦作“ 響和景從 ”。 明 張居正 《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贈太保谥文簡豫所呂公墓志銘》:“稽古盛際,同寅協恭,百僚師師,以洽時雍,譬伯與仲,響和景從。”
“響答影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xiǎng dá yǐng suí,屬于聯合式結構,通常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比喻兩者緊密相連的關系。
基本含義
字面意為“如聲音回應、影子跟隨”,比喻事物之間緊密關聯、相互呼應,常用于形容言行一緻或因果關聯分毫不差的現象。
出處與背景
出自宋代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百一十七:“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 原指因果報應如回聲與影子般緊隨其後,後延伸為事物間不可分割的聯繫。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
“響和景從”(如聲音應和、影子跟隨)可替代使用,兩者意義相近。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古籍原文,可參考《雲笈七籤》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響答影隨》是一個成語,寓意着回聲隨着聲音傳播而産生的回響效應。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反應或後果與原因或行動之間的緊密關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聲(shēng):表示與聲音相關的事物 - 影(yǐng):表示影子、影像
來源: 《響答影隨》是從《史記·範蠡賢者列傳》中的“子貢曰:動則影隨迹,止則名固馀”引申而來的。它表達了如何通過行動來獲得名聲和聲譽。後來成為一種常用的成語,用來描述行動與結果之間的關系。
繁體: 《響答影隨》的繁體字是《響答影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關于《響答影隨》這個成語,其古時候的寫法是“響答影隨”,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他的善行在全國範圍内得到了廣泛的稱贊,真是響答影隨。 2. 通過不斷地努力工作,她終于獲得了升職的機會,響答影隨。
組詞: - 音響:指聲音傳播的裝置或器材。 - 影視:指電影和電視節目。 - 隨波逐流:形容人隨着形勢或潮流走,沒有自己的主見。
近義詞: - 善有善報:善良的行為會得到回報。 - 不可分割:形容關系密切,無法分離。
反義詞: - 日異月新:形容事物變化迅速,不斷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