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供奉的意思、内供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供奉的解釋

(1). 唐 代職官名。 唐 設殿中侍禦史九人,其中三人為内供奉。掌殿廷供奉之儀,糾察百官之失儀者。見《新唐書·百官志三》。 唐 韓愈 《故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傅董公行狀》:“天子識之,拜殿中侍禦史内供奉。”

(2).供奉于宮中内道場的僧官稱“内供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内供奉”是古代中國官職與宗教頭銜的複合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場景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唐代官職

  1. 設置與職責
    唐代在殿中侍禦史中設九人編制,其中三人為“内供奉”。主要職責為掌管殿廷禮儀,監察百官在朝會、祭祀等場合的儀态舉止,糾察失儀行為。
    例證:韓愈在《董公行狀》中記載,董晉曾被任命為“殿中侍禦史内供奉”。

  2. 曆史演變
    唐玄宗時期增設“翰林供奉”,宋代發展為東、西頭供奉官(武職)及内廷宦官頭銜,清代則稱南書房官員為“内廷供奉”。


二、宗教頭銜

唐代宮廷内道場(皇家寺院)中,部分僧官被授予“内供奉”稱號,負責宗教儀式或皇室佛事活動。此頭銜強調其服務于宮廷内部的特殊身份。


補充說明

需注意“供奉”與“内供奉”的區别:前者泛指祭祀神佛或侍奉帝王的技藝者(如樂工、畫師),後者則特指唐代監察官或僧官,具有更明确的職能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内供奉

《内供奉》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逐一解釋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内供奉》指的是在家庭或寺廟中,供奉神明或祖先的物品或場所。人們通過内供奉可以表達對神靈的崇敬和敬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内供奉》這個詞可以從其兩個字拆分而來,其中“内”字的部首是人字旁,總計有4劃;“供”字的部首是亻字旁,總計有8劃;而“奉”字的部首是女字旁,總計有8劃。

來源

《内供奉》一詞源自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祭祀儀式。在古代,人們常常通過設置祭壇或供桌,向神靈或祖先表達崇敬之情。

繁體

《内供奉》的繁體字為「內供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所以《内供奉》在古時候的書寫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字形和意思大緻相同,表達的是供奉神明或祖先的意思。

例句

1. 他們每天早晚都要在家中内供奉,向神靈祈求平安。

2. 寺廟裡的小和尚們非常認真地進行内供奉的儀式。

組詞

内供奉可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如:家庭内供奉、寺廟内供奉等。

近義詞

内供奉的近義詞有:祭祖、祈福、祭拜等。

反義詞

與内供奉意義相反的詞語是:破壞、亵渎、背叛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