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蔽門(又稱月台幕門或安全門,英文:Platform Screen Doors,簡稱PSD)是地鐵、鐵路等軌道交通系統中的一種安全設施,主要用于隔離站台與軌道區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屏蔽門是以玻璃幕牆為主體,沿站台邊緣設置的電動門系統。列車到站時,門體與車門同步開啟,供乘客上下車;列車離站後自動關閉,形成物理隔離。
全封閉式屏蔽門
覆蓋整個站台高度(通常2.5-3米),完全封閉站台與軌道區域,常見于地下車站。其功能包括節能(減少空調流失)、降噪及全面防墜落。
半高式屏蔽門(安全門)
高度約1.2-1.5米,上部開放,適用于高架或地面車站。主要提供基礎安全防護,成本較低。
通過信號系統與列車聯動,實現門體同步開關。控制系統集成了機械、電子及信息技術,需與列車精确配合(誤差小于0.5秒)。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技術參數,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愛問教育等權威來源。
屏蔽門是指一種安全設備,通常用于地鐵、火車站等公共交通場所的出入口,用于管理人流和防止非法進入。
屏蔽門的部首是“屍”,屬于右邊疊字旁,拼音為“shī”。它的總筆畫數為14。
屏蔽門的來源是英文單詞“turnstile”,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的英語中,意為“轉門”。後來隨着設備的不斷進化,中文逐漸将其翻譯為“屏蔽門”。
屏蔽門的繁體字為“屛蔽門”,“屛”和“蔽”都是繁體字,其中“屛”在現代簡化字中被統一為“屏”,“蔽”保留了原字形。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屏蔽門的古時候寫法可能不同于現在的形狀。如今的“屏蔽門”用屍字作為部首,但在古代可能采用其他部首和字形,具體寫法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1. 地鐵站的屏蔽門自動打開,乘客順利進入。
2. 這個火車站為了安全起見,設置了高度可調的屏蔽門。
1. 屏蔽區(píng bì qū)
2. 屏蔽網(píng bì wǎng)
3. 屏蔽器(píng bì qì)
1. 轉門(zhuǎn mén)
2. 安檢門(ān jiǎn mén)
3. 閘機(zhá jī)
暢通無阻、自由出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