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颔頤的意思、颔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颔頤的解釋

動動腮巴。謂點頭以示默認、承諾。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生憤懣絶倒,口不能言,頷頤而已。”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觱篥》:“曲終汗浹其背, 尉遲 頷頤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颔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1. 字面含義
    由“颔”(下巴)和“頤”(面頰、腮部)組成,原指低頭咀嚼食物的動作,形容專心進食的狀态。
    例:《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提到“颔者,咀嚼也;頤者,養也”,即強調咀嚼與養護的關系。

  2. 引申含義
    在文學作品中,常引申為點頭示意或沉思默想,表示默認、承諾或專注思考。
    例1:唐代白行簡《李娃傳》中“生憤懑絕倒,口不能言,颔頤而已”,此處指因情緒激動而點頭默認。
    例2: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觱篥》中“曲終汗浃其背,尉遲颔頤而已”,描寫聽者沉浸于音樂中的沉思狀态。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關聯詞


“颔頤”兼具動作描寫與抽象引申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在閱讀古籍時,可依據上下文判斷其指向咀嚼動作、點頭示意,還是沉思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颔頤

颔頤(hàn yí)是一個常用的四字成語,表示低頭咀嚼食物的樣子。它由“颔”和“頤”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颔”的部首是“頁”,拆分後的筆畫為6畫;而“頤”的拆分部首是“彳”,拆分後的筆畫為14畫。

來源

“颔頤”一詞最早見于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途中與史共飲酒》:“颔下長髯白,頤中盡白齒”。後來被後人引用并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中,以形象地描寫人們吃飯時的神态動作。

繁體

在繁體字中,“颔”字被寫作“頷”,而“頤”字被寫作“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将“颔”字寫作“頇”,将“頤”字寫作“頤”。

例句

1. 他颔頤着面前的食物,一邊吃一邊思考。

2. 面對豐盛的晚宴,他颔頤品嘗,表情滿足。

組詞

颔首、颔首思索、緘默颔首、頤指氣使、頤使氣指。

近義詞

咀嚼、咀嚼食物、進食、進食飯菜。

反義詞

擡頭、不進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