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宮殿的台階。《隋書·薛道衡傳》:“趨事紫宸,驅馳丹陛。” 宋 陸遊 《三山杜門作歌》之二:“小臣疏賤亦何取,即日趨召登丹陛。” 明 《端午食賜粽有感》詩:“天恩敕賜下丹陛,瓊筵侑以黃金觴。” 清 顧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門小坐栅洪橋下》詩:“曾折帝廷檻,幾死丹陛旁。”
(2).借稱朝廷或皇帝。《舊五代史·符存審傳》:“射鈎斬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獨予壅隔,豈非命哉!” 清 李漁 《意中緣·名逋》:“這不過是暫負蒼生之望,稍回丹陛之心。”
“丹陛”是中國古代建築和禮儀文化中的重要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含義
“丹”指紅色,“陛”指宮殿前的台階。合稱“丹陛”即宮殿前以紅色裝飾的台階,常見于皇家建築。
引申含義
因丹陛是帝王專屬的象征,常被用來代指朝廷或皇帝。例如《舊五代史·符存審傳》中“奉觞丹陛”,即指向皇帝敬酒。
皇權象征
丹陛不僅是建築結構,更是帝王權力的标志。例如北京故宮的“丹陛石”刻有祥雲、瑞獸等圖案,象征皇權至高無上。
等級限制
隻有皇帝和高級官員才能從丹陛兩側行走,普通臣民若擅用則屬“以下犯上”。
古籍記載
借代用法
宋代陸遊詩“即日趨召登丹陛”,以“丹陛”代指觐見皇帝。
“丹陛”從具體的建築元素演變為權力符號,體現了中國古代嚴格的等級制度與禮制文化。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案例或詩詞引用,可參考《舊五代史》《隋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