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侶的意思、徒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侶的解釋

(1).朋輩;同伴。 晉 劉琨 《扶風歌》:“攬轡命徒侶,吟嘯絶巖中。” 唐 谷神子 《博異志·白幽求》:“夜遭風,與徒侶數十人,為風所飄,南馳兩日兩夜,不知幾千萬裡。” 元 戴良 《宿高密》詩:“僕馬立空曠,徒侶話曛黑。” 清 劉大櫆 《祭左繭齋文》:“今君之沒,猶此鄉鄰,然規繩自守者,無與為徒侶,而輕儇相尚者,無與為陶甄。”

(2).指黨與。《周書·李延孫傳》:“ 永安 之後,盜賊蜂起, 長壽 乃招集叛亡,徒侶日盛。”《北齊書·李愍傳》:“唯招緻姦俠,以為徒侶。”

(3).門徒;學生。《壇經·頓漸品》:“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褚生》:“嘗從塾師讀於僧寺,徒侶甚繁。”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凡創一學説者,輒廣求徒侶,傳于其人,而千裡負笈者,亦不絶于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徒侶”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共同行動的群體或志趣相投的夥伴。該詞由“徒”與“侶”二字構成:“徒”原指步行而無車馬者,引申為門生、隨從;“侶”則表示同伴、伴侶,二者結合後産生三層内涵:

一是指同行的旅伴,常見于古代遊記文獻。如唐代孟浩然《夜渡湘水》中“榜人暗相認,徒侶風波宿”,此處“徒侶”即指渡船時共同經曆風浪的同行者。二是指特定群體成員,多用于宗教或學派語境,如佛教典籍《高僧傳》記載“師徒侶衆三千餘人”,特指僧團内部修行者。三可引申為政治或學術陣營的追隨者,清代《日知錄》有“墨者之徒侶遍天下”的表述,強調學派門生的廣泛性。

該詞的語義演變反映出古代社會對群體關系的認知,既包含空間維度的共處(如旅途同伴),也涵蓋精神維度的聯結(如信仰共同體)。現代使用中多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口語已罕用。

網絡擴展解釋

“徒侶”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核心解釋及文獻例證:

1. 朋輩;同伴
指同輩或同行的人,常用于描述結伴而行的群體。例如:

2. 指黨與
帶有貶義色彩,表示結黨或利益集團。例如:

3. 門徒;學生
指師徒關系中的追隨者或學生群體。例如:

總結
該詞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含義側重不同,需結合上下文判斷。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學術研究。如需深入例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八馬鞞藍風蠶女參差錯落陳遜褫官傳癖丹泉鬥攏鬥蝸角副性徵狗蠅梅故裡古冶寒風子鴻疎黃老術黃羅帔活劇腳蹤惎悔錦裘迥深際涯隽哲開釁狼餐琅環累帝略彴連六立射隆中對鸾回妙略名副其實母兄弄潮捧心西子前典青廬青襫起師祁奚之薦曲幾潤膚膏撒豪賽口上渾儀申束石留黃水寨說陳推施亡戟得矛未名社畏天愛民無己無私無畏相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