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檗的意思、黃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檗的解釋

[bark of cork tree] 俗作“黃柏”,落葉喬木。内皮色黃性寒味苦,可入藥,亦可作染料

鮮支黃蘖。——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詳細解釋

亦作“黃柏”。亦作“黃蘗”。亦作“黃櫱”。1.落葉喬木。樹皮淡灰色。羽狀複葉,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開黃綠色小花。果實黑色。木材堅硬,可以制造槍托。莖可制黃色染料。樹皮中醫入藥,有清熱、解毒等作用。《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十》:“黃蘗鬱成林,當奈苦心多。”《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啞子謾嘗黃蘖味,難将苦口對人言。” 元 劉時中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吃黃不老勝如熊掌” 王季思 等注:“‘不老’應是一個字,而且要平聲;故‘黃不老’是‘黃檗’的音轉。這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如黃豆,可食。”《古今小說·閑雲庵阮三償冤債》:“口含黃柏味,有苦自家知。”

(2). 唐 斷際禅師 希運 之别稱。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 保壽禪師 作《臨濟塔銘》雲:‘師受 黃蘖 印可,尋抵 河北 鎮州城 東,臨 滹沱河 側小院住持,名 臨濟 。’” 明 屠隆 《昙花記·祖師說法》:“雖神通變化,不是住頭,恐 黃蘖 砍吾雙足,苦行非圓頓之門,即德行孤高,尚難歇腳。”

(3).寺名。一在 福建省 福清縣 西 黃檗山 , 唐 僧 希運 出家于此;一在 江西 百丈山 , 希運 得道于此。 宋 翁卷 《福州黃蘗寺》詩:“天下兩 黃蘗 ,此中山是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檗(huáng bò)是芸香科黃檗屬落葉喬木,具有豐富的植物學、藥用及文化内涵。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黃檗又稱黃柏、黃波椤,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其樹皮呈灰褐色,内皮鮮黃色,味苦,木栓層發達,可入藥或作染料。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等地,生長于山地雜木林或河谷沿岸。

二、字形解析

“檗”由“木”與“辟”構成:“木”表樹木屬性,“辟”在古代有“排除”之意,暗合其藥用功效(如清熱解毒、辟病邪)。

三、藥用價值

  1. 入藥部位:幹燥樹皮(中藥稱“黃柏”),性寒味苦,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
  2. 現代應用:提取物“小檗堿”是黃連素的主要成分,用于治療腹瀉等症。

四、生态特征

五、文化意義

成語“飲冰吞檗”以黃檗的苦味比喻生活清苦。其樹皮黃色在古代被用作染料,象征自然資源的實用價值。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學特征或保護現狀,可參考、6、8的詳細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檗》的意思

《黃檗》這個詞是指一種常見的植物,又稱為黃檗樹。黃檗樹在中國南方地區廣泛分布,是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其樹皮呈灰褐色,枝幹堅硬而有光澤。黃檗樹的枝葉茂密,花朵小而白,果實呈圓形。該樹的樹幹和樹皮被用于制造家具、建築材料和木雕等工藝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檗》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果,其中“木”是首字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根據字典查詢,黃檗這個詞共有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黃檗》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由黃、檗兩個字組成的複合詞。繁體字為「黃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黃檗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黃檗可寫作「黃檗」或「黃柏」。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寫風格都會有一些細微差别。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黃檗這個詞的例句:

  1. 她在庭院種下了一棵黃檗。
  2. 這個花瓶是用黃檗木雕刻而成的。
  3. 他喜歡黃檗的果實味道。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一些與黃檗相關的組詞有:黃檗樹、黃檗枝、黃檗花、黃檗樹皮等。

其近義詞可以是:黃柏、黃槿、黃白木。

而與黃檗相反的詞可以是:綠茶、綠竹,因為它們顔色和植物特征上與黃檗有所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