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痾的意思、抱痾的詳細解釋
抱痾的解釋
亦作“ 抱疴 ”。抱病。 宋 梅堯臣 《謝王汝州複勸飲》詩:“不死常抱痾,於身寧自貴。” 清 吳嘉紀 《七歌》之二:“我昔抱疴母在時,千裡就醫不相離。” 清 黃周星 《補張靈<崔瑩合傳>》:“忽抱疴,數日不起。”
詞語分解
- 抱的解釋 抱 à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抱負。 心裡存着,懷有:抱怨。抱
- 痾的解釋 痾 ē 古同“疴”,病。 宿怨;舊仇。 痾 ē ㄜˉ 古同“屙”,排洩(糞便)。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抱痾”是一個書面語詞彙,讀音為bào kē,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1.基本釋義
指“抱病”,即患病、生病的意思。該詞屬于較為文雅的表達,常見于古典文獻或仿古語境中。其異體寫法為“抱疴”,二者含義完全相同。
2.詞源與例句
- 詞源:“痾”通“疴”,均指疾病。
- 古典用例:
- 宋代梅堯臣《謝王汝州複勸飲》詩:“不死常抱痾,於身寧自貴。”
- 清代吳嘉紀《七歌》之二:“我昔抱疴母在時,千裡就醫不相離。”
- 清代黃周星《補張靈<崔瑩合傳>》:“忽抱疴,數日不起。”
3.使用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詩詞、古文或特定文學創作中,需注意語境適配性。若需口語化表達,可直接用“生病”“患病”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古典詩詞集或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痾(bào ē)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男子)抱怨自己身體不好,病痛纏身”。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病”,共有11個筆畫。下面将為您介紹有關抱痾的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來源:
抱痾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是漢代儒學家劉向編寫的一本著作。它描述了一位名叫丘員的人,因為身體不好而不願外出,一直抱怨自己的病痛。
繁體:
抱痾在繁體字中寫作“抱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抱疴。它的“手”部分由握拳的手,下面有一條橫線,表示捏緊。而“疴”字是由“病”和“牌”組成,表示身體的病痛以及病人的标志。
例句:
1. 他經常抱痾,真希望他能早日康複。
2. 盡管他有些抱痾,但仍然堅持工作。
3. 别總是抱痾,積極一點,生活會更美好。
組詞:
抱怨(bào yuàn)、抱緊(bào jǐn)、病痛(bìng tòng)、纏身(chán shēn)。
近義詞:
怨病(yuàn bìng)、心煩(xīn fán)、病恙(bìng yàng)。
反義詞:
康健(kāng jiàn)、健康(jiàn kāng)。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