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左傳·僖公六年》:“ 許 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 杜預 注:“縛手於後,唯見其面,以璧為贄,手縛故銜之。”後因稱國君投降為“銜璧”。 晉 潘嶽 《為賈谧作贈陸機》詩:“僞 孫 銜璧,奉土歸疆。”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四:“有司候 昶 至闕,令銜璧俘獻於太廟。”《痛史》第一回:“不比那失位的昏君銜璧輿櫬之後,不過封他一個歸命侯。”
(2).鑲嵌玉璧。 漢 班固 《西都賦》:“金釭銜璧,是為列錢。”
“銜璧”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其解釋和來源如下:
曆史典故
源自《左傳·僖公六年》:許國國君許僖公在戰敗後“面縛銜璧”(反綁雙手,口含玉璧),身穿喪服的大夫和擡着棺材的士人隨行,向楚成王投降。這一行為象征“認罪請死”,後成為國君投降的代稱。
文化含義
“銜璧”與“輿榇”(擡棺)、“衰绖”(穿喪服)共同構成古代投降禮儀,表示徹底臣服。類似典故如商朝微子向周武王投降的儀式。
文獻用例
漢代班固《西都賦》中“金釭銜璧”描述宮殿裝飾,指金屬構件鑲嵌玉璧,突顯奢華。
引申意義
後泛指以玉璧裝飾器物或建築,常見于古代文學對華麗場景的描寫。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原文或《西都賦》相關文獻。
《銜璧》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銜”和“璧”。
“銜”的部首是“衣”,總共有6畫。它的拆分部首是“糸”,意為線。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璧”的部首是“玉”,總共有19畫。它的拆分部首是“王”,意為王冠。這個字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也會有所變化。
《銜璧》一詞來源于古代的典故,意為承載重任,引申為擔任重要職責。在典故中,取自《左傳》,描述了宋國的公子成師幫助齊國王子晉奪回璧玺的故事。
繁體字“銜璧”的寫法為“銜璧”。在繁體字中,“銜”表示承擔職責,“璧”表示玉石。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形式更加複雜優美。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銜璧”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由于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漢字的演變,古代的寫法已經不再常用。
以下是一些關于“銜璧”的例句:
1. 他被委以重任,要負責的是銜璧九天的工程。
2. 作為團隊的領導者,他肩負着銜璧之責,必須全力以赴。
3. 這位科學家以其卓越的能力,銜璧繼續推動研究的進展。
一些與“銜璧”相關的詞彙包括:
組詞: 銜接、銜枚、銜命。
近義詞: 承擔、肩負、負重。
反義詞: 推卸、逃避、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