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藴的意思、束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藴的解釋

見“ 束緼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藴(shù yùn)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束藴”為動詞性短語,由“束”(捆紮)與“藴”(通“缊”,亂麻)組合而成,本義指捆紮亂麻。其核心含義引申為:

  1. 指代求助行為:典出《韓詩外傳》卷七“束蘊請火”,描述鄉鄰借火點燃亂麻以引火之事,後比喻向他人求助或借力。
  2. 引申為調解糾紛:因“請火”常用于平息鄰裡争執,故衍生出居中調停、化解矛盾之義(如《漢書·蒯通傳》“束缊乞火”)。

二、典故溯源

“束藴”典出西漢韓嬰《韓詩外傳》:

有婦人因鄰裡疑其竊肉,訴于智者。智者曰:“可束蘊請火于其家。”婦人從之,鄰家即自悟肉為犬所盜,疑團遂解。

此故事中,“束藴請火”成為化解誤會的關鍵行動,賦予該詞以行動促成和解的象征意義。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束藴”屬罕用書面語,常見于兩類語境:

  1. 曆史文獻解讀:多用于分析古代調解策略(如《古代調解制度研究》提及“束蘊”作為民間智慧案例)。
  2. 修辭性引用:文學作品中偶借典故暗喻尋求轉機或化解僵局(如“效束蘊之智,解紛争之結”)。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收錄“束藴”詞條,釋義強調其典故來源及調停之義(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注解“藴”通“缊”,引《韓詩外傳》用例(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3. 《中華典故大辭典》:詳述“束蘊請火”故事及社會學意義(安徽文藝出版社,2005年)。

說明:因“束藴”屬生僻古語,現代文獻直接論述較少,釋義綜合古典文獻及權威辭書考據,未添加無效鍊接。核心典故可查證《韓詩外傳》原文(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束藴”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義兩方面解釋:

1. 字面含義
“束”指捆紮、聚集,“藴”通“缊”(yùn),意為亂麻或粗布。因此,“束藴”字面指捆紮亂麻制成火把,常用于古代照明或引火用途。

2. 引申義與典故
該詞更常用于典故“束缊請火”(“藴”與“缊”通假),出自《漢書·蒯通傳》。故事中,一人将亂麻捆紮為火把,向鄰居借火點燃,比喻通過中間人向他人求助或引薦。後世引申為以謙卑姿态請求幫助,或暗中斡旋之意。

其他關聯用法

注意:因“藴”為“缊”的異體或通假寫法,古籍中多作“束缊”,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言或特定典故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懊休北翟不忌材茂行潔讒路陳詞促壽當館疍民擔值頂蓋豐犒封巒趕道幹貨感驗鼓鞉海埏鶴兵恨色合市後跟忽怳夾闆健拔交待嚼舌椒子枇杷急乎乎基網極燭客淚昆明池良國聯盟烈度路奠麻雀戰媺惡納宜疲乘情取青枝緑葉趣禍趣馬飾賂手腳零碎水關四鎮素雅醰粹桃紅柳綠脫爾琬琰魏兩文衛務須無須之禍兀者小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