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stronomical phenomena]∶天文現象。例如月球的盈虧、太陽的出沒、行星的沖合、流星的閃逝、彗星的隱現、新星的爆發、日月的交食和極光等
觀測天象
(2) [meteorological phenomena;weather]∶氣象;天氣
天在下着微微的絲雨。一兩天來的懸念和天象預報,畢竟應中了。——郭沫若《人文界的日蝕》
(1).《易·繫辭上》:“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指天空的景象,如日月星辰的運行等。古人常用以占吉兇。《書·胤征》:“ 羲 和 屍厥官,罔聞知,昏迷于天象,以幹先王之誅。”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必為志而論天象也,但載其時彗孛氛祲,薄食晦明, 裨竈 、 梓慎 之所占, 京房 、 李郃 之所候。”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年羹堯之驕》:“ 年 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嘆曰:‘事不諧矣。’” 老舍 《茶館》第三幕:“我夜觀天象,紫微星發亮,不久必有真龍天子出現。”
(2).氣象,天氣。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六:“我正想東方諺語,不能適用于西方天象,誰知元宵夜果然雨雪霏霏。” 郭沫若 《人文界的日蝕》:“天在下着微微的絲雨。一兩天來的懸念和天象預報,畢竟應中了。”
“天象”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天象指天空中的自然現象,包含兩層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天象案例(如日食原理),可參考天文觀測資料或古籍《開元占經》等。
《天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天空中的各種自然現象、特定的天體運動或其它與天空相關的現象。
《天象》的第一個字是“天”,屬于“大”部首,共有4個筆畫;第二個字是“象”,屬于“像”部首,共有12個筆畫。
《天象》一詞最早出現在古文獻中,如《尚書·洪範》:“明通事類,察名觀實,推于天象,以資于民。”這裡的“天象”指的是天空的變化和天體的運動。
《天象》的繁體字是「天象」,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寫法中,沒有統一的規範,但《天象》的古漢字寫法有一些變體,如「天相」、「天觯」等。
1. 研究天象的科學家們通過觀測與推斷,揭示出了宇宙的奧秘。
2. 星空中的天象變化讓人陶醉,仿佛能夠感受到時間的流轉。
1. 天體:指宇宙中的各種天空物體。
2. 天文學:研究天體及其運動、性質的學科。
1. 天文:指與天體、天空相關的。
2. 天空:指地球大氣界與宇宙間的一片區域。
沒有确定的反義詞與《天象》直接相關,但可以考慮與天象相反的詞語,如“地面”、“地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