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敕的意思、銜敕的詳細解釋
銜敕的解釋
遵奉皇帝的诏令。《南齊書·王融傳》:“續蒙軍號,賜使招集,銜敕而行,非敢虛扇。”
詞語分解
- 銜的解釋 銜 (銜) á 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銜枚。燕子銜泥。 含在心裡:銜恨。銜冤。銜恤(含哀,懷着憂傷)。銜戢(斂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銜命。 指前後相接:銜接。 職務和級别的名號:學銜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銜敕”為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銜”與“敕”二字組合而成,具有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含義。根據漢字構詞法分析,“銜”本義指用嘴含物,引申為接受、承擔官職或使命,如《說文解字》釋“銜”為“馬勒口中者”,後衍生出“奉行職責”之義;“敕”則專指帝王诏書,如《廣韻》注“敕,書也”,特指朝廷頒布的正式命令。二者連用,指代古代官員奉皇帝诏令執行公務的行為,常見于史書及公文中,例如《舊唐書》載“使臣銜敕,宣慰四方”,即描述官員持诏書履行使命的場景。該詞現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典文學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銜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án chì,其核心含義是遵奉皇帝的诏令。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銜:本義為“馬嚼子”,引申為“接受、奉命”之意,如“銜命”即接受命令。
- 敕:指皇帝發布的诏令或命令,如“敕命”“敕封”。
- 組合後,“銜敕”強調奉命執行皇帝的旨意,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員或使者履行職責的場景。
2.出處與用法
- 該詞最早見于《南齊書·王融傳》:“續蒙軍號,賜使招集,銜敕而行,非敢虛扇。”,描述王融奉诏執行任務。
-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3.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奉敕、承旨、遵命。
- 關聯詞:诏令、敕書、欽差(指奉敕行事的官員)。
4.權威性說明
- 漢典和《南齊書》均明确其含義,印證了詞義的準确性。
- 其他來源(如、4、6)進一步補充了注音和字義拆分,但核心解釋一緻。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詳細注釋,可參考《南齊書》或漢典等權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拔軸法鞭筍卞嚴逼攻補述布衣粝食稱觞垂訓存據大始電至恫脅坊郭風塵之聲馮修瑰寶歸虛和語訇棱鴻翔鸾起畫黼皇冠黃熟活褥蛇佳眷加強忣忣靳色九重閣決波騟凱唱可新框架擴音器攔縱蓮蓬頭遼浿臨贲魯人回日寐息甿心謀財陪頓鵬鳥汽化全運會三千珠履三世同爨閃動神鬼莫測受知逃軍投順拓大味同嚼蠟五筆畫下吧曉示銷釁下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