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對的意思、掂對的詳細解釋
掂對的解釋
(1) [consider;exchange]∶
方
(2) 斟酌,商量
(3) [change;exchange;swop]∶對換,掉換
詳細解釋
斟酌。 孫犁 《風雲初記》三:“各位回到村裡掂對着辦就是了,叫那些肉頭厚的主兒買幾枝,其餘的就攤派給那些小主兒們。” 梁斌 《紅旗譜》十四:“他心驚了一會子,臉上靦靦觍觍熱起來。笑笑說:‘掂對着辦吧,巴不得我能來問你。’”
詞語分解
- 掂的解釋 掂 ā 用手托着東西估量輕重:掂掇。掂量(“量”讀輕聲)。掂算。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對的解釋 對 (對) ì 答,答話,回答: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朝着:對酒當歌。 處于相反方向的:對面。 跟,和:對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對立。對流。對接。對稱(坣 )。對峙。 說明事物的關系:對于。
專業解析
"掂對"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在北方部分地區(如北京、河北、東北等地)使用,具有動詞詞性。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
-
斟酌、權衡、估量:
- 指仔細考慮、反複比較事情的輕重、得失、利弊或物品的優劣、價值等,以便做出決定或選擇。
- 例句: "這事兒我得好好掂對掂對,看看值不值得做。" / "買哪件衣服劃算,你自己掂對吧。"
-
設法籌措、調換、拼湊:
- 指在資源有限或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想辦法湊齊所需的東西(如錢、物品等),或者通過調換、拼湊來滿足需要。這個含義常帶有"想辦法解決困難"的意味。
- 例句: "手頭錢不夠,我得想法兒掂對點兒錢出來。" / "家裡沒菜了,我掂對了幾樣東西,湊合着做頓飯。" / "看能不能掂對個合適的人來幫忙。"
總結來說,"掂對"的核心在于對事物進行仔細的衡量評估(第一義),并基于這種評估,在現實中靈活調整、設法湊齊或調換以滿足需求(第二義)。它體現了在具體情境下的一種審慎思考和靈活變通的能力。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該詞典是中國最具權威性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之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撰,商務印書館出版。它對"掂對"的釋義清晰準确,是解釋該詞最可靠的依據。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 《漢語方言大詞典》: 這部大型方言詞典收錄了全國各地方言詞彙,對于"掂對"這類主要在特定區域使用的詞彙,提供了更詳細的方言分布和使用情況信息,增強了釋義的全面性和地域文化背景。 (來源:許寶華, [日]宮田一郎 主編. 漢語方言大詞典[M]. 北京:中華書局, 1999.)
"掂對"這個詞語生動地體現了漢語在表達"斟酌"和"設法解決"這類複雜動作時的精煉與形象,是方言詞彙融入共同語、豐富語言表達的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掂對”是一個方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
斟酌、商量
指在行動或決策前反複權衡、思考。例如:“兩人掂對半天,才定下方案。”
這一用法常見于北方方言,尤其在文學作品中被引用,如孫犁《風雲初記》中的例句。
-
對換、調換
表示物品或事物的交換、替換。例如:“把這兩件衣服掂對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延伸解析
- 方言特色: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如河南洛陽),讀音為diān duì,注音為ㄉㄧㄢ ㄉㄨㄟˋ。
- 語境應用:
- 可指具體物品的調換,也可指抽象事務的協調(如“掂對着看問題”)。
- 部分地方用法中,可能隱含“反擊”或“計較”的負面含義,但此意較罕見。
權威來源辨析
- 提到的“數學計算方法”與其他來源矛盾,可能為錯誤信息,建議以詞典釋義為準。
- 通過曆史典故解釋了“掂對”的起源,強調其本義為“估量是否符合預期”。
若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例或文學作品中的具體場景,可參考《風雲初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冰室鄙愚孛戾不霁步舞草行初陽出于無奈淡水之交奠安東楹乏戹膚挫婦侍幹曆各從其類公心害愁還飇講散就罄課簿老大難連第栗爆禮治廬山精滿山遍野謀量霓旆牛鞭排澇潛移默轉橋山青飼料秦晉琴瑟棄瑕錄用羣英曲線熱忽辣人道主義人工流産入魔色迷升官發財窣窣特刊天地同産子通悟晩步未來學誣行相和歌賢身貴體骁遊小衆俠氣喜得